从“啃老”到“恨老”事件,浅谈现代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你生了我,就必须养我!”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对着自己的父母亲吼道。面对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儿子,父亲无奈地摇摇头,带上工具又准备去卖苦力为孩子挣钱。

从“啃老”到“恨老”事件,浅谈现代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妈,你赶紧回去吧,让同学见到多不好!”一位女大学生面对清洁工妈妈嫌弃地埋怨道。本来,这位妈妈高高兴兴地带着女儿喜欢吃的东西来看她,想与女儿多呆一会,然而女儿的嫌弃让她非常诧异,只能默默离开。

“妈妈,你让我再吃一口你的奶吧!”临刑前,男子向妈妈提的这个要求得到了法警的同意。然而,就在妈妈露胸让男子吃奶时,该男子狠心地咬掉了妈妈的奶头,恶狠狠地说道:“我恨你!从小,不管我做什么,不管对错,我想要什么就给我什么,从来就不说‘不’。如果小时候你要是好好管我的话,我能有今天吗?我恨你!我恨你!……”

……

诸如此类的社会场景在中国不难见到,也许有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但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和带来的痛苦让人不忍目睹。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怎么啦?是什么出了问题?

聪明的读者早已看出,这是教育出了问题,确切地说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

,尽管孩子的品行有50%是遗传带来的,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后天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唤醒与激励。

从“啃老”到“恨老”事件,浅谈现代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上面例举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缺失?若有缺失,最大的缺失是什么?

从全方位来衡量中国的现代家庭教育,杨老师认为最大的缺失是“健全人格的塑造”!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格才是健全的?有标准吗?又该怎样塑造?

根据杨老师多年的研究,有一个标准值得向大家推荐,那就是“健全人格的十二大特征”,它们分别是:

特征一,诚实守信的态度。这是孩子立足社会的基础,是待人处世的基本态度,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

特征二,踏实认真的作风。这是孩子做好事情的基本要求,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基础。

特征三,合作共赢的意识。这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的基本思路,也是孩子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特征四,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是孩子一生健康快乐的基础。

特征五,感恩博爱的情怀。“感恩”是对得到的一种态度,而“博爱”则是主动的给予、付出,这可以让孩子拥有一颗完整的爱心。

特征六,海纳百川的胸襟。这是培养孩子具有宽视野、大格局人格。

特征七,对法律与大自然的敬畏。这是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让孩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绿色地球。

特征八,勇于担当的责任。这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鼓励“大丈夫”人格。

特征九,坚忍不拔的意志。这是培养孩子的坚毅品格,让孩子做事不轻言放弃、善始善终。

特征十,反省谦虚的素养

。让孩子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特征十一,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让孩子明白:自由是人的天性,平等是人的权利。

特征十二,对“美真善爱”的信仰。让孩子树立人的基本信仰。

从“啃老”到“恨老”事件,浅谈现代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显然这样的标准是理想化的,但我们可以将此作为一个教育目标去努力接近它,让家庭教育不至于迷失方向,您认为呢?

曾经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后来的“焦裕禄、孔繁森”,直到现在的“袁隆平、钟南山、陈薇”等等,都是健全人格的生动写照,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是家庭教育的活教材。

曾经德国的“希特勒”,日本的“东条英机”,现在美国的“特朗普”、“蓬佩奥”等都是人格不健全的典型代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视人的生命如草芥。谎话连篇,欺骗百姓;无视事实,无中生有;短视狭隘,逆流而动;抑善扬恶,制造动乱。他们都是家庭教育的反面教材。

因此,要将缺失的“健全人格塑造”找回来决非易事。除了父母亲的认识要到位外,还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并在学习基础上的方式方法。

本篇对此不作展开,只给家长提供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人格榜样。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小事做起。从家务事做起,从助人为乐做起。

第二,树英雄榜样,让孩子牢记英雄事迹。始终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袁隆平”、“钟南山”、“郎平”等等英雄们的先进事迹讲给孩子们听,同时也不忘记“希特勒”、“东条英机”、“特朗普”、“蓬佩奥”等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灾难,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太平,需要每一个人的不断努力。

第三,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基本的“美真善爱”的人生信仰。让孩子们既拥有世界格局和全球意识,又拥有一颗永不退色的中国心。

养育好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愿您早日将最大的缺失找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