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強力功(可使武術者身手不凡, 可使一般的人力氣倍增)

習武之人,無不講求力氣。力氣,究其實質來說,不僅包含肌力(體力),出力的肢體(或其他部位)的用力角度、支撐形式以及出力的速度都屬力氣的範圍,還有新謂的

暴發力,即聚全身之力在較短的時間內,以最佳力學角度發揮出來的力量,也屬力氣的範圍。力氣以大為好。大多數人知道,鍛鍊肌肉增強力氣,其實增強營養 增強人體神乏的靈敏發和反應能力、協調肢體各部分的動作、運用內在功力也都是增加人體力氣的重要方面。

從內功方面來說,為了增強力氣。“丹田之法” 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法之 一。丹田在人體的何處,雖然文獻上說法不一,但多數武林中人認為,丹出在臍下一寸半的地方。

少林武師說:“丹田是力源”他們十分重視氣聚丹田的練習。通丹田之法,並堅持練習,可使武術者身手不凡。 可使一般的人力氣倍增。

氣聚丹田的功法, 隨著氣功門派不同,其練功功法也有差別、 作為武術內功來練習

主要掌握氣沉、氣聚、氣發三個環節。

(一)氣沉丹田,

即在行功之時 以意領氣,同時伴以呼吸吐納,將濁氣呼出, 將清氣吸 入,化作內氣,並運氣下達丹田。

氣沉丹田的練習方法

1、取坐位、 臥位、站位均可。作武術練習時或初學之人最好採用坐位。 練功坐位分如下幾種 ,用任何 種坐位均可。

(1)端坐:

坐於凳子或椅子,膝關節屈成90度,全腳掌 著地,兩於自然放在兩大腿上。

(2)單盤坐:可席地或坐在床上,左腳放於右腳膝蓋上部,腳心向右,腳尖向前。左腿外膝眼置於右腳上。兩手掌在腹前平臍相疊,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都向上,拇指外展想接,其餘四指併攏。

(3)雙盤坐,兩腿屈膝相盤,即入坐時先抬右腳,外踝放在左膝上,再抬左腳,外踝放在右膝上. 兩腿交叉。上身端正,兩手插壓於大腿根部。

2.靜心、調息:首先使心緒安定下來, 然後作深吸氣和慢呼氣的動作。

3.吸氣時小腹收縮,,呼氣時意念吸入的氣隨意念沉入丹田。隨著每次吸入之氣所化的內氣下降,反覆多次將“氣”沉入丹田 待丹田有“熱感”後,再聚全身之“氣”于丹田, 使丹田之氣強化。

(二)氣聚丹田,經過氣沉丹田的練功階段, 丹田的氣已增多。然後以意念集中全身之氣,循百脈彙集于丹田。

作氣聚丹田時,可以使意念集中四肢及胸腹之 氣,匯聚 在丹田,亦可運動丹田局都吸收內氣。具體功法是: 吸氣時,放鬆小腹,舒展丹田之域,意念全身之氣聚集於丹田,以儘量接納其氣,呼氣時小腹微縮. 意念氣聚成團,內氣蓄積于丹田。

對於練功有素者,可運用太極圖的 “意境”,意念運轉太極,使全身之氣隨太極旋轉匯入丹田。

(三)氣發丹田,經過上述兩個步驟。丹田氣足。此時,可以丹田為中心,以意念將丹 丹田之氣隨太極圖旋轉運行。使之與丹田中的元氣( 真氣)混元一體”,成為可用之“內氣”。此時的內氣, 可用於循經脈治病,也可用於循周身強身防病,還可用於武術或體育競技暴發力量,即所謂的“氣發丹田”。

據《少林氣功》說: “以意領氣,使氣沉丹田. 漸而聚之丹田。縮腹而戴衛氣、元氣。然後以動而疾發,出丹田氣所“崩”。“崩”,也叫發動,右動者, 崩勁疾運右,左動者,崩勁疾達左。 上動者,崩勁疾達上, 下動者, 崩勁疾達下,全身百節齊動者,崩勁如火山爆發, 疾注百節. 勢如劈雷,快如閃電。這就是說,丹田之氣崩發出來,可產生巨大的力量和速度,從而顯著提高攻防競技能力。

為了使所練丹田內氣能很好地發揮出來, 則是要堅持長時間地練內功,使丹田內氣壯實充盛、蓄內力巨大。另一方面,必須採用一定的動作,如武術,點穴動作發放於外。 另《少棟氣功》指出;“動與崩同時發之,周密配合久練方見成效。”其含義就在於此。少林武師指出,練就丹田內功 之後,再配合動作練習,

數月後,再動其腿,動其時, “開始先動其手,再動其腿,練手數月後,再動其腿,動其肘,動其膝 ,再練其身,練其躍

久練著力大,再逐步練手插砂, 手分磚、 指透牆,金剛拳,一指金等,繼而練足功,腿功,如帶鐵瓦、 纏沙袋久練,便可“躍而騰,縱而上房 騰而越洞 如此要使武功高超,不練內功是不行的,

內功的崩發也是不行的。要使力氣大而應用得法. 要使競技力足 ,必須掌握氣沉丹田、氣聚丹田和氣發丹田的功法。 練好丹田強力功 ,無力之人 ,將變得有力

有丹田強力功,再練習其他各種功法,不僅有雄厚的內力為基礎, 而且容易得氣、沉氣,運氣,使相應的功法 迅 速 練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