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你要清楚,“體悟矛盾”,仔細閱讀一下

宇宙至寶,秘在形山。人的身體,又稱形山。形孕育了中,中是結構之母。拳架正,脊中直,撬槓力大。身體狀態好,映射精神足,動態乾淨,用意清澈。中國的東西,底蘊始終是正的。正氣流行,舉國中正。文筆有中鋒,拳勁求中和。功至深處,既不剛了,也不柔了,謂之中和。你看金剛搗碓,不是砸腳生疼,寸許之間,陡然抱丹,腳底速震,沉震悶聲,能聽出整與不整。如人入暗,則無所見。長期不運動,組織弱化,發生粘連,一轉肩內有響動,頸椎周圍有結節,這是長期結構不對,造成負面增生。成住壞空,起承轉合。衰老過程,常人不自知。不經意間,中正結構漸弱,核心力慢慢喪失,人就下坡路了。練拳,首要中正長存。何為結構?橫平豎直,中正飽滿,局部靈活,內功能強大,動力鏈暢通。初練太極,不求複雜,中正一時,是一時,保證腰脊主通道暢通,神清氣爽。你看古代圈椅,只能坐正,歪著反倒不舒服,古人注重結構力,融入了生活。今人反倒以歪軟為舒適,中正勁一丟,正氣不存,雜念橫生,德也就損了,這需要警惕。


這些東西你要清楚,“體悟矛盾”,仔細閱讀一下


吹毛的劍,斷水的刀。狂風源自微風來,萬點千滴水化冰。放鬆肌肉,找筋腱,規避直力,多體會關節旋勁。根節都可全方位轉動,所有螺旋,皆出於旋根。關節自旋放長,不直憋骨力,旋擰筋腱,培養骨力螺旋。拳感深松,觸力支撐。遇到了力,支撐結構自然生髮,上下傳導,你就是撬槓。搭手,搭得是身子勁,觸梢掛身。掤是三維矛盾,悟到了矛盾,建立活性支撐,拳就上路了。活是什麼?內壓鼓盪自旋,根節靈活無滯。腹腔一顆珠子,根節四個珠子。推手不推手,推得是肋胛活勁。活肋動胛,方能走化反制。沉肘換髖,才會生出粘隨。龍乘潮汐來,月圓虎下山。背寬厚為貴,後藏大力道。丹田催內壓,由內掤擴背力,這是高手必修。踏雪追風,千里赤兔。馬奔跑時,小腹凝聚,核心結構不散。馬蹬力大,因丹田不撤勁,內有支撐力,一竄就出去。八面支撐,主力支撐在裡頭,又稱為整。

這些東西你要清楚,“體悟矛盾”,仔細閱讀一下


黑魚白魚,體悟矛盾。混元意為,矛盾混成。掌前推,後背擴。掌相對,把肘撐,開擴肩胛骨。兩臂左右展開,閉合肩胛骨。領頭懸,虛襠斂臀,松順脊柱。一時,裹腿後開髖。一時,兜盆把海填。旋腔動肋,同步沉肘。虛襠開髖,以胯換軸。橫向開肋,豎向立脊。松肌彈筋,慢旋骨沉。若做彈簧,局部鬆緊,務必自如。彈三頭肌,蹦二頭肌。臀肌連跳,丹田忽升忽落。莫忽視浮肋,左右開張,側腰又掤三分。平日松和溫養,關鍵時刻,必出四道矛盾。一,左右撐肱拉斜方。二,上拔腰力下沉肘。三,前頭抱丹後填海。四,內裹股骨外開髖。又說道,中路旋沉不是蹲,頭領意懸,穩定膝蓋,掖溝虛襠,順脊墜骨盆。鬆緊也是一對矛盾。撐,放鬆擴張,松梢,旋擰根節。掙是什麼?時松時緊,時而柔抻,時而松撐。以松和狀態,掙出內部空間。哪些空間。雙臂抱圓雲門吸,肋骨雙開譚中深,側腰鼓盪內腔闊,虛襠運胯骨盆活。矛盾也是變頻,忽快忽慢,找到心中節奏,摸索內我空間。陰陽是法則,矛盾即動力。於不動中求內動,於運動中修結構。認真揣摩,全面體會,你會越來越周到。

這些東西你要清楚,“體悟矛盾”,仔細閱讀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