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林徽因到底有什么过节?不仅写书讽刺她,还频繁找她麻烦

钱钟书与林徽因到底有什么过节?不仅写书讽刺她,还频繁找她麻烦

"要讲这位李太太,我们非得用国语文法家所谓"最上级形容词"不可。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的交游最广。并且,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钱钟书《猫》节选

近现代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讽刺"是值得人回味的,一位是以用词辛辣出名的鲁迅,另一位就是善于夸张比喻的钱钟书。钱钟书凭一部《围城》在文坛站住脚跟,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够在同领域做到像他一样的高度。前文引用的钱钟书中篇小说《猫》,一直被人们解读为是用来讽刺他的邻居林徽因的作品。

钱钟书与林徽因到底有什么过节?不仅写书讽刺她,还频繁找她麻烦

林徽因是有名的民国才女、建筑学家,"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说的就是这位传奇女子,按理说她和钱钟书的这样的人更应该惺惺相惜,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交恶几十年。一向与夫人杨绛恩爱有加的钱钟书,素来尊重妻子的意见,但是在这件事上,杨绛拦都拦不住。这让人不禁好奇,林徽因到底和钱钟书产生了什么样的过节,让钱钟书要专门写书来讽刺她,找她麻烦?

一位爱猫人士的坚持

钱钟书与林徽因到底有什么过节?不仅写书讽刺她,还频繁找她麻烦

古语训:君子有容人之雅量。钱钟书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大家学者,与"文坛玉女"林徽因断交的导火索竟然是一只猫!

当年,钱钟书夫妇和林徽因夫妇同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两家既是同事又是邻居,而且双方都是爱猫人士,钱钟书对猫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事实上翻看中外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古至今的这些文坛大家中爱猫人士的比例占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据说"硬汉作家"海明威和他的第三任妻子最终分手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他外出时,妻子没有善待他的猫咪,海明威勃然大怒。

钱钟书也是一样,他见不得自己的猫咪受半点委屈。他家的猫最爱和别的猫打架,因此钱钟书总是在门口备一支竹竿,用来帮助自己的猫打架,恰好林徽因家的猫咪也是一个不服输的主,打不赢就总是来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钱家的猫处于了战斗下风。所以钱老爷子只要听见大屋顶上的猫叫,哪怕是大冬天也要从温暖的被窝儿里爬出来,赶着去为自家猫出头。

钱钟书与林徽因到底有什么过节?不仅写书讽刺她,还频繁找她麻烦

时间久了,这样互相打来打去也不是办法,夫人杨绛用他小说《猫》中的话语来劝说他"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要看主妇的面。"可是钱钟书偏不,任他是谁,只要是欺负了自家的猫,就要一打到底,就要打给林徽因看。

想到这个画面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不过猫咪仅是一个导火索,在这背后有更加深层次的恩怨纠葛,这一点才是导致钱林二人真正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

"沙龙文化"与太太的客厅

钱钟书与林徽因到底有什么过节?不仅写书讽刺她,还频繁找她麻烦

"书架子上立着一个法国雕刻家替我们的太太刻的半身小石像,斜着身子,微侧着头。对面一个椭圆形的镜框,正嵌着一个椭圆形的脸,横波入鬓,眉尖若蹙,使人一看到,就会想起"长眉满镜愁"的诗句。"

冰心曾经写过一篇颇具争议性的文章名为《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太太"一直是被视为用来影射林徽因的人物,单从这段人物外貌描写上,不难看出几乎是对林徽因外表的白描。这篇文章被直接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这是一部发行量极高的报刊,这篇文章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波澜,林徽因事后送给冰心一坛山西老陈醋,用来暗示冰心对自己拈酸吃醋。

对于这场"明争暗斗",钱钟书站在了冰心这一方,他也十分看不惯林徽因的沙龙做派,这是从国外传回来的一种聚会形式,主人邀请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来家中进行小规模范围的文学鉴赏和学术讨论,林徽因夫妇都有留洋经历,他们将这一习惯带回,并且完整保存。

钱钟书与林徽因到底有什么过节?不仅写书讽刺她,还频繁找她麻烦

按说这也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旁人对此横加指责,不免有些小气,可是如果我们细究太太客厅邀请的客人,就不难看出为什么钱钟书不屑与之为伍。

其中沈从文、金岳霖、徐志摩、胡适、梁实秋赫然在列,这些人不仅仅是当时社会的高级分子,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与林徽因有过情感纠葛的男子。例如,从林徽因少女时期便求爱不成的徐志摩,因暗恋林徽因所以多年不婚赖在人家旁边做邻居的"老金"金岳霖。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结婚多年,可是她看着自己的妻子和这么多男性有着暧昧联系之时,却丝毫不作出任何的反应,不免就让人联想到他那懦弱的个性,就好像钱钟书笔下的驯良的丈夫"李先生"。

借文艺之名,行腌臜之事。是钱钟书最看不上林徽因的地方,这个文化沙龙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定义,还不如将它视作一个大方的"旧情人聚会",碍于知识分子的骄傲,钱老爷子是绝对不肯加入这样的"客厅",对于这样"客厅"的女主人自然也是远离的。

钱钟书与林徽因到底有什么过节?不仅写书讽刺她,还频繁找她麻烦

结语

我们如今眼中的钱钟书也好,还是林徽因也罢,都是片面的,我们不是可能他们的作品,就是听从身边人对他们的评价,而这样的话语的主观性占比都非常大,所以人品道德方面上,我不对这二位做过多的评价认识。但是我们可以在二人的行事风格上,看出他们的最本质不同——价值观。

林徽因夫妇从小接受的是新潮的洋人文化,对于男女交往问题可能更加开放,但是也并不代表,这就是滥情和懦弱。钱钟书秉持观点还有旧文人的思想道德在其中,这天差地别的文化形式,造就了钱、林二人注定不能坐在一起好好喝茶聊天,这种讨厌也不无道理。

文/笙箫尽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