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讚湖湘新“國保”——梅城文武廟古建築群

梅城文武廟古建築群,於2019年10月被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群座落在安化縣第一中學校園內,實為湖南唯一,全國罕見。作為該校教師,筆者欣然為文廟、武廟、安師樓和培英堂等四個古建築,各題贊詩一首,並作題記,以紀勝概。

【孔廟】

孔廟,又稱文廟或學廟,梅城人還稱之為文宮。書院、考棚伴其左右,後有蒼松,前有古桂,安化一中乃以桂花為校花。自北宋熙寧五年安化置縣以來,對接科考,教化漸盛,儒家文化與梅山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孔廟雖幾遷幾修,然謁者如雲,其影響之大無復多言矣。

誰引儒風入峒鄉?千秋至聖耀靈光。

中梅赫赫文華燦,春殿融融榜眼彰。

鳳翥梧林蛟起泮,松持毅魄桂凝香。

新升國保東風勁,學府揚帆正遠航。

注:中梅,指中梅書院。榜眼,指黃自元。

【武廟】

武廟,也稱關公祠。關羽的忠義勇精神,在歷朝歷代倍受推尊,它也融進了安化一中“公勇誠樸”的四字校訓中。

尋真何必運城邊?武聖巍巍在眼前。

變幻滄桑三百載,傳承薪火一方賢。

園中梓杞憧新夢,柱上詩書尚古篇。

更得桃園忠義永,四言校訓激爭先。

【安師樓】

1939年,正值抗戰相持階段,留學歸來的校長梁焜耀力主修樓,創建了安化縣簡易鄉村師範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現在,安師樓樓上,建成了安化一中校史展覽館。

國難何曾輕教育,梁公力主建斯樓。

崇文舊址新圖出,安化簡師人傑稠。

伏虎驅狼書壯志,興邦創業展鴻猷。

追尋往事扶欄上,展館煌煌醉筆頭。

【培英堂】

培英堂,由晚清名士龍錫慶、陶桄(陶澍獨子)、黃自元等三家捐建。1902年,在此創辦了安化縣第一所新式學校——培英高等小學堂。它既是安化一中百十年校史的發祥地,也是熊邵安以校長身份作掩護,從事中共安化地下工作的革命場所。

紫雲洢水鍾靈地,武廟文宮伴此間。

八股文章強弩末,三家義舉許多般。

培英堂上開新學,桃李橋邊論赤寰。

誰舉紅旗迎解放,邵安足跡遍梅山。

作者:李迎春,男,1967年8月生。安化一中高級教師、詩教中心主任,兼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南詩協和楹協會員、梅城詩社副社長。有詩文多篇或獲全國獎、或發表於《中華詩詞》、《湖南詩詞》、湖南日報、瀟湘晨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