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太物質”的毛病,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所有的家長,總想著努力工作,多賺錢,為孩子提供不斷更好的條件,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童年,和一個光明未來。因為平時比較忙,孩子也比較小,於是就經常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要求,似乎只有這樣,女兒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才會特別開心,像極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可卻在不知不覺中,孩子變得喜歡攀比和敏感易怒,開始在乎品牌,在乎消費檔次,甚至一些漂亮的玩具也成為了炫耀的資本,而不是在於玩耍的樂趣,在女兒的世界裡,似乎物質炫耀成為了快樂。

圖1

如何改掉孩子“太物質”的毛病,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在6月的最後一天,交接完離職手續,離開了環境優雅的寫字樓,暑假的第三天,開始帶著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一起,擺攤賣起了水果。

故事的主角,原本是一位普通的白領媽媽,在中國的二線城市,做著一份說起來也還算體面的工作,工資待遇不錯,唯一就是加班多了點兒,每天晚上八九點下班,週六是常態上班,周天是臨時佔用,老公也是類似的狀態,房子不算小,是大兩室,雙方老人會換著來帶孩子,說起來,孩子也勉強算是跟自己身邊長大的。

圖2

如何改掉孩子“太物質”的毛病,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這條件比自己的情況好太多了...也許,是吧。不能否認,故事到這裡似乎有點兒平乏,可是生活不就是這樣,正因為如此的條件,也必然承擔著更大的選擇壓力,在家庭與事業上難以平衡是當前社會的普遍現象,大家雖然都在抱怨,真正做出改變的卻是少數,尤其是為孩子放下事業的人,便更少了。

這位媽媽決定親自陪伴孩子一起,體驗生活,為孩子,也是為自己。這一次她沒有旅遊,沒有選擇補習班,而是決定在菜市場分租一個攤位,帶著孩子一起賣起水果。當然了,其實不論家長用什麼方式來帶孩子體驗生活,這裡都有一些共同的經驗,家長也都可以參考借鑑一下,來幫助孩子改掉一些“物質化”的壞毛病。

圖3

如何改掉孩子“太物質”的毛病,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第一條:參與記賬

當孩子掌握最基本的加法和減法時,就可以開始參與一些家庭中的記賬了,這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明白收入與花銷之間的關係。

案例中的媽媽帶孩子擺攤的過程,對於孩子而言,他的參與感會更強,並且能夠切實的感受到,每一筆錢的來之不易。

第二條:付出辛勞才有收穫

記得曾經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時候,覺得大頭爸爸從來不用工作,他們家的錢就像是天上掉下來的,有花不完的錢。

許多家庭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是儘可能的滿足,他們並不知道父母在經濟上的收入,需要付出什麼,孩子們體會不到付出與收穫之間的關係。

雖然也有一些爸爸媽媽帶孩子週末一起加班,但是缺少孩子對工作狀態的付出,甚至有些孩子在公司裡有吃,有喝,還能玩遊戲看動畫片,覺得上班比上學還有意思,這都是錯誤的引導。案例中的

媽媽,選擇讓孩子付出真實的辛勞,消耗大量的精力,是為了幫助孩子明白其實父母的工資,是付出辛勞努力換來的,爸爸媽媽賺錢其實很辛苦。

如何改掉孩子“太物質”的毛病,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第三條: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媽媽在帶著女兒擺攤賣水果的過程中,也在慢慢的給孩子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

顧客最喜歡的水果,還是那些價格實惠,口味甜的,而這與他們的外表並沒有太大關係;並且不論是香蕉、蘋果、又或是橘子,雖然他們口味各有不同,但總會有人喜歡。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不是靠外表來衡量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內在價值。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放棄自己的工作,來陪伴孩子,當然也有人會說這個媽媽只是體驗生活,而不是真的瞭解做生意的艱辛,但有一點是值得學習的,那就是用高質量的陪伴來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所有家長都需要給予重視的。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吧,別忘了,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家長要多看書,亂看書不如看貓叔。

如何改掉孩子“太物質”的毛病,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本文由貓叔根據真實案例撰寫,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