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李世民很牛?

夜缘梦


唐太宗在历代君主中享誉盛名,不论文治还是武功,无出其右者,几乎是完美的一代君主。既然李世民是如此英明神武,我们就来看看他牛在哪些地方?

英武善战

李世民虽说不是开国之君,但他在唐朝立国的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起义之初,李渊还是有所犹豫的,正是李世民软磨硬泡,运用各种手段,才使得李渊下定了起义的决心,或许其中有些许不实,但李世民居功至伟。

大军进兵到贾胡堡,由于恰逢雨季,加之粮草供应不及,李渊打算回撤太原,再另做打算,李世民强烈要求:“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最后好不容易,在李世民的建议下, 李渊才决定继续进兵,这才攻占了长安。隋末群雄逐鹿,李渊的占据长安,但立足未稳固,此时李世民再次充当了军队统帅,率领唐军大杀四方,这才打下了诺达的天下。

李世民平灭薛举、攻破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大量地盘。公元620李世民奉命进攻王世充的割据势力,洛阳城城池坚固,武器齐备,唐军攻城数月都无法攻克。王世充粮草唐军所断,城内危机四伏,于是王世充求援窦建德。

窦建德很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发兵十万要救洛阳城,李世民分兵三千五百人,据守虎牢关,大部分唐军继续攻城,李世民仅用三千五百人,采用疲敌之法,一举洞穿窦建德十万大军,王世充得知窦建德溃败,也献城投降。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的威望到达顶点,不仅如此,李世民每次战争多亲临战阵,多次以少数兵力犯险,常常是九死一生,正是因为他的勇武、机智,将士对其皆愿以死相报。

从谏如流

马上皇帝很多,而上马能统兵,下马能治国的皇帝少之又少,偏偏李世民就这是那种文官兼备的优秀君主。

唐初,如果是功臣烈士的后人,国家有相应的恩荫政策,或能封官进爵。于是很多人伪造资历,骗取朝廷的恩惠。有一个叫柳雄的人,伪造履历,被查实,李世民愤怒异常,下令要求处死。


大理寺少卿戴胄,负责审理此案,上疏道:“按照律法,此人应处以流放,不能判定死罪。”李世民大怒:“你是按照法律来判决,难道让朕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陛下的决断取决于一时的喜怒,但法律适用于天下人,陛下把案件交于法司审理,臣就不能违背法律!如果陛下执意要杀,臣只能表示遗憾!”

李世民犹豫了,皇权的威严当然要维护,但法律的公信力如果受到怀疑,君主的权威又从何谈起。李世民仔细思量之后,竟然妥协了,他对戴胄道:“朕的做法有误,卿能如此执法,朕也就放心了!”这是史上皇权和法权之间的罕见冲突,最终法律的尊严得以保全。

李世民曾说过:“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在弘扬法治精神方面,李世民可是后代的楷模。魏徵谏言李世民更是被传为千古佳话,魏徵上疏谏言数百次,是贞观之治的大功臣。

摒弃前嫌,知人善任

但凡政变,大多会斩草除根,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却没有滥杀李建成同党,大量原太子旧臣被重用。原来魏徵就是太子集团头号智囊,还曾着力要求李建成先下手干掉李世民,太子覆灭后,魏徵反而受到重用。

史料记载“初,洗马魏徵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败,世民召徵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众为之危惧,徵举止自若,对曰:“先太子早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礼之,引为詹事主簿。”

李世民曾要求封德彝举荐人才,封德彝却长时间没有推荐什么人,李世民问其原因,封德彝却道:“不是我不尽力,而是现在的确没有什么奇才。”李世民道:“用人如同用物品,要取之所长,这当怪你没有识别人才的眼光,怎么能污蔑整个时代?”


贞观五年,李世民要求百官谏言朝政得失,武官常何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写这份奏疏,门客马周执笔刷刷点点帮他写了二十多条,常何以为就此就可以交差了。李世民看到常何的奏折,十分惊异,便让常何觐见,常何不敢隐瞒,便说出此奏折是门客马周代写。

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并提拔为高官,并成为一代名臣。李世民的不拘一格和知人善任着实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九鱼亭


李世民肯定是牛人,也是一个很牛的皇帝。

一般来说,唐太宗李世民近似半个开国皇帝,而其他朝代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已经54岁,光武帝建立东汉时30岁,隋文帝建立隋朝时40岁,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时已经52岁,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朝时33岁,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半个开国皇帝,登基时37岁,明太祖建立大明时40岁,明成祖登基时42岁。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两位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禅位之时,不过28岁而已。

于奠基后世的其他皇帝来说,这个年纪实在是太年轻了。

在这样的年纪下成为皇帝,热血仍然在他的胸膛流动,在位二十余年间,数次对外对内用兵。

因其功绩,毛主席高度赞赏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贞观二年,灭掉割据势力梁师都建立的梁国,统一全国。

贞观四年,灭掉突厥,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自贞观中四夷君长请太宗为天可汗,是后夷人率谓天子为天可汗。--《资治通鉴注》

之后又对高句丽用兵,隋炀帝是数次用兵都告失败,而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取得大胜,为之后在唐高宗时期成功灭掉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入高丽境,凡百馀战,无不捷。攻石城,拔之。进至积利城下,高丽兵万馀人出战,海岸击破之,斩首二千级。--《资治通鉴》

贞观二十年,又设立多个都护府管理漠北漠南,极大的扩大了版图。

另外唐朝的“开放”之风也可以说是从李世民在位时期开始的,他本着内外一视同仁的理念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在治理国家上,唐太宗李世民又能够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并能完善和开创制度,如发展科举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等等。

再者如唐朝对待藩王的制度上不同于此前朝代的制度,宗室藩王只有爵位而不裂土。

本来李世民是想要对宗室子弟们全部封为世袭的刺史,最后在以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劝阻下而放弃了。而且这些爵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的儿子也不过是个平头百姓,想要步入仕途仍然需要通过科举。

此后宋朝建立,宗室的对待方式也是类似唐朝,也就因此历代只有唐宋两朝没有大规模的藩王之乱。

明朝建立后,以汉朝晋朝元朝为榜样,分封藩王,结果导致朱棣的“靖康之役”,但朱棣也没有彻底解决明朝的藩王问题。

最终使得藩王成为明朝在财政上的蛀虫,间接的成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欢迎批评指教。

关注南岭说史,了解更多历史趣闻轶事。


南岭说史


不是别人说很牛,的的确确是非常牛!列举一下毛主席和钱穆对他的评价

毛主席:“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钱穆: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一个杰出的君主,自称: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又安。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贞观之治,尤为后世所望。太宗即英才挺出、又勤于听政。太宗一朝贤臣,如王珪、房玄龄、杜如晦、温彦博、李靖、魏征、戴胄之类,指不胜屈,其君臣上下,共同望治,齐一努力之精神,实为中国史籍古今所鲜见。

因为大家不管从影视作品,还是历史书籍等各方面,都对他有一个大致了解,我就不细讲他的经历

主要讲他比较特别几个方面

第一,少年军事天才,基本上开国战争都是在他二十四岁之前就完成了,在对比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没有一个开国君主战争能在他这个年纪就完成的,虽然他不是开国君主,但是他在唐朝开国时期,也差不多是这样角色。

第二,中国从秦汉到隋唐经历四百年的长期的分裂,虽然隋朝重新统一,可是隋朝非常短暂的又陷入天下大乱的局面,而又能够重新统一起来,这个少年军事天才贡献最大。对比西方,罗马帝国灭亡,就无法像中国这样又重新统一,开始分裂到至今。如果李世民无法在统一起来,我们中国后面历史难以想象

第三,在治理国家,创建了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后面历朝历代都是延续这套制度,只是有的朝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轻微的修改,甚至到今天我们国家一些制度也是延续他。

第四,对外方面,秦朝对北方匈奴是建长城防御策略,汉朝初期刘邦被匈奴围困,对匈奴以和亲嫁公主政策,经过文景之治修生养息,到了汉武帝主动进攻打了一二十年才把匈奴打趴下,最后整个国家都打的一穷二白。而反观李世民刚开始国家非常穷困也是用国库钱财收买了突厥才换来休养生息机会,可是短短几年,立马就把北方突厥给打趴下,而且都是降服的服服帖帖,后来他也做草原的天子,称“天可汗”,他没有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代子孙,在整个国家百废待兴时候征服了突厥,到了后面的朝代,宋被辽金威胁,明朝被北元威胁,在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汉人建立政权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征服只有他是全胜,而且国家付出代价也最小。

如果还有不足的,希望小伙伴们留言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