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拥有山环水绕的独特风貌,山水形胜虽不及皖南地区,但在皖北城市群中,亦可谓得天独厚。上一期观过了蚌山的“山”,今天我们就来赏蚌山的“水”。
津浦大塘公园
说起蚌山比较有名的景区景点,很多人都会想到津浦大塘公园。津浦大塘公园原名“珠园”,较早被称为“大塘公园”,总面积6.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园内的大塘原为上世纪早期修建津浦铁路时挖取土方形成的水塘,关于它如何演变为今天的美丽公园,还有一段不短的历史。
1946年,提议将津浦大塘开辟为公园
1946年3月,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提上日程。12月,市园林事务所提出将津浦大塘开辟为蚌湖公园。但因时局动荡,经费无着,原先的计划不了了之。这段时期内,在大塘南岸陆续形成了一片棚户区。
◎1957年,“大塘公园”初成形
1957年秋季,蚌埠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再次挖填大塘的土方,并堆置到塘中间形成小岛。1958年7月,公园初具雏形,被称为大塘公园,8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1966年,更名“延安公园”
“文化大革命”后,大塘公园更名为延安公园,一度被迫停止开放,直到1970年。1973年,在多方努力下恢复了大塘公园的名字。
◎1981年,大塘公园建设突飞猛进
1981年,公园建成游船码头。1982年,在塘中岛上建成钢筋混凝土的八仙亭。1983年, 建成九曲桥、三角亭,在公园东南角建梅园。1984年,时任省政协主席张恺帆为公园题写“大塘公园”园名。1985年2月,溜冰场改为童车场。此后建设了具有传统古典建筑特色外观的醉仙楼餐厅,与西南侧八仙亭遥相呼应。
◎1999年,更名“珠园”
1999年,市政府对大塘公园及周边地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将大塘公园更名为“珠园”,实行免费开放,还绿于民。园内改造后的主要景点有风荷桥、八仙亭、醉仙楼,东三亭两廊、西三亭两廊、南大门牌坊等。
◎2016年,更名“津浦大塘公园”
2016年11月,市园林部门根据前期向市民发出的名称征集令,将公园更名为“津浦大塘公园”,并于12月5日正式对市民开放。公园依托湖湾、半岛等地势,重点打造轻舟泛漪、风荷夜咏、舞文弄墨、博弈天地等八处景观,色、香、形、游俱全。
公园的名字几经变迁,但留给蚌埠人的是不变的美好记忆。时至今日,津浦大塘公园依然是诸多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打卡之地。
淮河
淮河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淮河全长1000公里,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30万余平方公里。淮河是是蚌埠的母亲河,在蚌山区长度约1.3公里。
梅花山水库与杏山水库
梅花山水库、杏山水库均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属淮河水系,是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利枢纽工程。
梅花山水库兴建于1964年,流域面积120公顷,总库容23万立方米,居全市第一位,下游有2个行政村,受益灌溉面积1500亩。
杏山水库1970年建成 ,流域面积74公顷,总库容15万立方米,居全市第三位,下游有1个行政村,受益灌溉面积800亩。
奋勇巷古井泉眼
2017年12月,蚌山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奋勇街奋勇巷挖出了一口井。这口井四边用砖块堆砌而成,从斑驳的四壁可以看出已有些年份。井壁的石头较光滑,井口内径1.1米。
古井发现后,文物管理部门联合青年街道对井内进行了清理和打捞。经现场勘探,初步判定这口井建于清末。之后数天内,文物管理部门从井中打捞出百余件器物。这些老物件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跨越了多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时期。
据附近老居民说,过去整条街上的人吃水、用水都靠这口井。这口井不仅是当地人的生命之水,更见证了蚌埠的百年历史,对研究街区的历史脉络、城市的发展历程起到了印证作用。作为新的街巷景观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季春时节,天气愈发温暖,
正适合人们出游。
除了赏花踏青,
亦不妨一观蚌山水色,
感受蕴含于美景中的清澈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