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内销成本 为加工贸易企业纾困解难

本报记者 刘诗萌报道

4月15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自2020年4月15日起至12月31日,暂免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税款缓税利息。同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自2020年4月15日起,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的通知》规定的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扩大到所有综合保税区。

这两项政策也是对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统筹内外贸发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纾解困难,促进稳外资、稳就业的多项举措的具体落实。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4月16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受疫情影响更为快速和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侧的“双向挤压”,严峻形势前所未有。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狠抓国务院出台的外贸融资、出口信保、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落地;通过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调度,协调解决企业在用工、物流、通关、履约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支持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全力保企业、保订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打开销路

降低内销成本 为加工贸易企业纾困解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三方面的困难,第一是复工复产的困难。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目前来看,虽然人口的流动还比较正常,但是很多劳动者可能已有别的选择,或者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并不能够及时到位。另外,加工贸易企业有大量的上下产业链以及相关的原材料供给,因此整个生产链条的恢复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加工贸易企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流,这方面的压力目前也非常大。

第二,加工贸易企业正面临着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挑战。由于加工贸易企业在整个全球贸易当中处于相对中低端的位置,因此全球贸易环境一旦恶化,它受到的冲击应该是最大的。中国目前的这些加工贸易企业还是吸附了大量的劳动力,在某一些行业里依然处于主导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所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并且未来恢复的难度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加工贸易企业在复工复产以后,产品和服务如何消化也将面临一些具体的问题。因为这些加工贸易的产品,要在一定的产能条件下才能够保本或者微利运行,而在外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底销往何处,这些都是未知数,所以为这些企业多想一些办法,把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消化下来,让其能够维持正常运行,是当前稳就业和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性的内容。

据介绍,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或制成品内销时,除按规定缴纳进口环节税收外,还需要缴纳缓税利息,暂免今年4月15日起至年底的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税款缓税利息,可以降低企业内销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这次的政策为加工贸易企业打开了销路,让他们的产品瞄准了国内市场。何代欣指出:“其实这些产品都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能够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并且消化的话,就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这些优质低价的好商品,或者说是性价比高的一些商品。”

同时,加工贸易企业本身还面临着保税区的问题,扩大保税区的范围对他们的仓储、运输、以及来料、市场的稳定非常有好处,这也是在减轻他们的成本。

“加工贸易企业毕竟是贸易企业,所以国外的市场依然要尽可能去维持,甚至有所开拓。”何代欣强调,中国的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其实在国外具有比较稳定的市场,有一些加工贸易企业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仍然复工复产较快,就是因为他们需要走出去,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维持自己应有的地位,毕竟在很多市场上重要的不仅仅是产品,更多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资源,这些都是需要去维系的。

降低成本

降低内销成本 为加工贸易企业纾困解难

值得关注的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加工贸易企业申请内销时,需按规定缴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关税可以选择按其进口料件或制成品来缴纳。利用该项政策,企业可以自主合理地降低税负。目前,这项政策已在全国4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实施,其中24个是综合保税区,试点扩大至全国113个综合保税区,更多企业将从中受益。

在何代欣看来,保税区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对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全产业链条成本的下降非常有好处。另外,中国在迈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程当中,我国的国际贸易形态以及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疫情冲击与否,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减慢,我们依然敞开胸怀面向世界,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趋势依然滚滚向前,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新的贸易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据了解,加工贸易占我国外贸的四分之一。与一般的贸易方式相比,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是开放型经济和国际产业合作的有效形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带动就业、助推贸易大国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工贸易规模和占比也有所下降,占外贸比重由1998年最高时的53.4%降至去年底的25.2%。同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中西部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比重,比2015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达到了23.3%。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工贸易受疫情影响更快速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需要更多举措为加工贸易企业纾困解难。

何代欣指出:“首先,我们要对整体的国际环境变化和走向趋势分类为企业提供帮助。比如,一些加工贸易企业是刚性需求的,这些刚需其实只要在国际航路和海运恢复过后,生产和贸易就能够得到快速提升,至少能够维持市场的相对份额,虽然市场规模可能会有所萎缩。但是还有一些行业可能在疫情的影响下所面临的挑战更大,这些加工贸易企业就要面临转型的问题,我觉得这可能需要分类处置。”

其次,政府以及服务贸易部门应该更加积极有为,政府要更多地去了解加工贸易的产业情况、市场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困难程度。这其中有一些确实是需要帮扶的企业,还有一些是需要转型的企业,我们要结合具体问题,对中微观的一般情况加强了解。

最后,政策要协同发力。目前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发力是比较快的,而接下来在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包括就业政策等方面还需要给予更多的扶持。“比如眼下大家都特别关心的就业问题,其实除了大学生以外,现在的加工贸易企业所雇佣的这些劳动力也面临着转型,也承受着生存和生活的压力,我们要把这些内容都纳入到就业考虑的范围和产业扶持发展的范围。”何代欣强调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