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藉口,就是成功的入口


沒有藉口,就是成功的入口


美國西點軍校因為奉行"沒有藉口",而使他的學員在各個領域都取得非凡成就。沒有藉口,就會尋找出口;沒有藉口,就會全力以赴;沒有藉口,就會戰勝自己的怯懦和懶惰,最終走向成功。

沒有藉口,是一種擔當與責任使然,縱觀歷史上許多的"沒有藉口",不由讓我們肅然起敬。司馬遷身陷囹圄,遭受宮刑,沒有藉口身不由已,或是條件不俱備,而是忍辱負重,毅然堅持把《史記》創作完成;抗日戰爭期間,偉大領袖毛主席沒有藉口日本武器先進,日本國力強盛以及國民政府的陽奉陰違而退縮,而是主動去開闢抗日根據地,奔赴抗日前線,用中國人民智慧與堅強去抵禦外侮。同樣,老舍沒有藉口家窮而放棄學業;史鐵生沒有藉口殘疾而自暴自棄;莫言的母親沒有藉口孩子小而包庇孩子;林青玄筆下的賣獎券老人沒有藉口居無定所而喪失人性的美麗。沒有藉口,就是擔當與責任,就會在沒有辦法中殺出一條血路,衝出人生的黑暗,走向光明。

反觀歷史上那些"尋找藉口"的,要麼是逃避責任的謊言,要麼是無能者的託詞。他們沒有擔當與反省意識,其言行必為天下人恥笑。項羽兵敗烏江,臨死卻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他臨死都不承認自已因驕傲自大,逼走范增;因優柔寡斷,而放走劉邦的戰略錯誤,把自已的失敗歸罪於天,豈不可笑至極。戰國時期梁惠王曾藉口"民不加多"的原因是"年成不好",孟子尖銳地提出"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從而促醒梁惠王懂得與民休養生息,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才能眾望所歸的道理。欲加"藉口",何患無辭?有了藉口,就沒有自已的事了,在問題面前脫得乾淨,怎麼能讓天下人信服呢?

歷史是一面鏡子,能照映現在的我們。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工作中挑三揀四,遇到稍有點難度的工作就藉口能力有限,或條件不成熟等為自已的懶惰找藉口;或者有些人依賴成為習慣,總是藉口身體或私事等原因,逃避工作;更有甚者,當問題出現,總是把矛頭向外,到處找別人原因,而拼命洗脫自已責任,"藉口"花樣繁多,極盡巧言善辯之能事,真得不知羞恥。不過,"日久見人心",這些擅長找藉口的人,終將會被實幹家所取代。責任與擔當,畢竟是社會的主流,沒有藉口,才能無往不勝,所向披靡!

"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藉口,就是成功的入口,拿出責任與擔當,敢於突破與創新,沒有理由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