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撤離,後果,被低估了

美日撤離,後果,被低估了


1932年,日本提出了“鵝形模型”理論,為西太平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1960年的冷戰期間,美國和日本簽署了安全條約,美國和日本建立了強大的政治同盟。美國需要日本的工業支持,而日本則依靠美國來保護和發展其經濟。

迄今為止,日本一直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也是在海外駐軍人數最多的國家。

安倍首相在2020年1月,即《美日安全條約》簽署60週年之際,日本政府舉行了隆重的儀式:美國是保護亞洲,印度洋,太平洋和世界和平的不可動搖的支柱。

他的態度非常真誠,美國總統特朗普還表示,他應該進一步深化美日同盟。

美國經濟部主任庫德羅(Kudro)是美中貿易談判的主要談判者之一。

4月9日,他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撤離,所有支出將由美國政府100%償還。

一小時後,日本也正式宣佈:

推出了總額為108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一項就是2,435億日元(158億元人民幣)的“改革供應鏈項目”。

它用於補貼日本製造公司將生產線返還日本或遷移到東南亞以使生產基地多樣化。

美日撤離,後果,被低估了


美日撤離,後果,被低估了


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鼓勵自己的公司遷出。

一時間,人們有很多意見,有些人的額頭汗水滲出。

自2018年中美髮生摩擦以來,美國一直在努力恢復產業鏈。

在中國爆發的初期,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高興地說:中國的爆發將幫助製造業重返美國。

自2008年以來,中國利用外資已連續25年居發展中國家之首。改革開放後,日本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中國的外資佔很大比例!

中國也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

中日貿易聯繫緊密,日本海外公司數量居世界第一。

美日撤離,後果,被低估了


流行病爆發後,中國工廠被關閉,日本公司的供應受到嚴重影響。日本汽車在中國的產量在2月急劇下降,日產和豐田的汽車產量在中國暴跌,分別下降了87.9%和77.4%。

汽車是日本經濟產業鏈的命脈之一,這使日本政府無法坐以待.。

日本的輿論聽起來很像:日本工業過於依賴中國,這影響了日本的國家安全,並要求製造業向中國轉移。

為了回應公眾輿論,日本政府各政黨宣佈了針對緊急供應鏈的新的肺炎緊急文件。目的是恢復中斷的供應鏈,移回日本或傳播到東南亞國家,並保護日本公司。

在世界初期,有三個主要的供應鏈中心,分別是

美洲北美中心

日亞中心

德歐中心

中國於2000年加入WTO後,就參與了全球經濟產業鏈,從蘇聯的原材料(有色金屬,能源等)銷售模式過渡到了全球低端製造業。依靠廉價貿易商的出口,GDP迅速增長,取代日本成為亞洲供應鏈的中心,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非常緊張。

回到上面,也就是說,日本和美國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的,都提出了過去十年中最親密關係的原因。

儘管許多媒體樂觀地表示,中國的產業鏈廣度是世界第一,可以滿足人們的所有生活需求,但實際上,中國的產業鏈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中下游。

一個簡單的產業鏈就是將中國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進行生產:例如,中國將鋼鐵出口到歐洲和美國進行房地產橋樑建設。

在複雜的價值鏈下,需要全球分工,而中國只能進行中間加工。

例如,中國製造了一個被稱為電子毛絨玩具,其芯片從日本和美國進口,然後加工並分佈到世界各地。

中國的許多產品仍然強烈依賴美國,德國和日本,例如:

中國的家用電器,手機和汽車有許多品牌,被稱為“中國之光”。誰敢說重要部件是中國製造的?

因此,中國全球工業供應鏈的屬性仍然是中下游,而上游仍受美國,德國和日本控制。

整個產業鏈的利潤中有85%被上游吃掉,而中國只能吃掉10%-15%。

不計成本的實際利潤可能只有0.5-2%甚至更低。

中國真的很難賺錢!

美日撤離,後果,被低估了


因此,從一開始,中國工廠的全球建設就集中在中國的低人口紅利和政策紅利上,這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然而,由於中國的M2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各種資產的價格飛漲,外國公司的政策優惠下降,勞動力成本和土地價格飛漲,使許多外國公司感到壓力。

自2009年以來,一些專注於人工成本的深加工外國公司選擇退出中國,轉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

2009年,耐克關閉了中國工廠。

2012年,阿迪達斯關閉了在中國太倉的工廠。

2016年,飛利浦關閉了深圳工廠。

2019年,三星關閉了其中國手機工廠。

實際上,在日本方面,幾年前,日本公司開始撤出日本或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機械和IT等技術工廠。

三菱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日本。

小松移居墨西哥。

東芝機械從上海轉移到泰國。

朝日日本從中國搬回日本。

愛麗絲大山(Alice Oyama)移居韓國仁川。

ASICS轉移到越南。

SHARP生產線轉向越南。

這就是“鵝的行進模式”,這意味著雞蛋沒有放在籃子裡。

在該流行病期間,超過37%的日本公司正在尋找中國以外的市場,在接受採訪的2600多家日本公司中,有近40%的公司在中國境外購買了產品。

流行病是催化劑。由於市場,成本,經濟等因素,將加快部分企業的漂流速度。美國和日本的政策援助將為一些外國公司提供撤離的權力。

外國公司注重利潤第一,增加成本。當然,他們將尋求更高的性價比。

中國也面臨挑戰。

1產業轉型

在商業談話中,資本最重要的是市場利益,商業環境和勞動力。

2018年,廣東共有588家外國公司分佈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

無論是否進行,分散風險都是外國跨國企業的正常經營行為,生存是生存之道,集約型企業流向低成本地區。這是規則。

中國製造業的核心是熟練的工業工人,大量的低端工程師和成熟的產業鏈。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既是優勢又是制約因素。

未來,中國將不可避免地走日本和美國的道路,轉型為高端產業。低端製造業不可避免地會緩慢下降,相關的外國公司自然會遷移。後來,它在越南,印度和泰國製造。

一些媒體說,跨國公司不會搬遷,因為轉移成本太高而且太淺。

這是規則,隨著成本上升,低端產業鏈將始終發生轉移。

未來,在利潤成本和政策的推動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外國公司和外國工廠選擇遷移到東南亞和印度。這是趨勢。

外國公司的撤離將導致一些低端技術工人的失業,一些依靠低端加工公司生存的城市也將陷入衰退。

從長遠來看,中國的產業轉型對中國絕對是一件好事。外國公司割讓的市場空間有利於替代中國公司,朝著高價值鏈接發展,並提高中國的全球競爭力。

但是,這也意味著應該消除一群人和企業。

一些低端行業的工廠老闆可能必須恢復原狀,而相關的金融機構可能無法入睡。

有些人可能失業!

沒辦法,適者生存,這是規則!

在經濟方面,現在中國的M2規模超過200萬億元,維持資產價值的原因是什麼?

國內需求,企業的未來以及資產的價值都是擺在眼前的一切。

我們的外部儲備在8年中增加了9倍,這是製造業的貢獻。

外資,基礎貨幣,強制性外匯結算,人民幣,銀行,利率。

美日撤離,後果,被低估了


當然,並非所有外國公司都會撤離。以中國為生產基地,並具有成熟的生產鏈和生產工人的企業將繼續留在中國。

外國公司的撤離現在不僅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還處於流行期和經濟轉型期。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挑戰。當前的國民,是否有中國的一代人的艱苦奮鬥的韌性很快就會看到真正的篇章!

未來的趨勢可能必須回到1980年代的格局。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而戰,控制自己的經濟主權,控制自己的產業鏈,競爭將會加劇。

談論國家之間的愛與恨,只有利益是沒有意義的。這一天遲早會到。

對於一些外國公司來說,進出的目的,進出的原因和團結起來是很好的。

這些國家早就預料到了。

該國在一次會議上指出:

面對嚴峻而複雜的國際流行病形勢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必須堅持底線思想,要做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和工作準備。

有意義的。

美日撤離,後果,被低估了


最後,有人記得四條亞洲龍嗎?

亞洲,香港,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和韓國的四小龍。自1960年以來,他們開始實施以出口為導向的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並實現經濟增長。

那麼,為什麼現在沒人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