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超3億!《復聯4》搶票堪比“春運”火爆背後的“漫威經濟學”

4月24日迎來好萊塢最盛大的作品《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作為復仇系列的終章這部電影無疑已經成為了眾多漫威迷最為期待電影,而預售票房超7億的成績也讓電影界再度熱鬧起來,這個紀錄不僅打破了好萊塢在中國電影市場的預售紀錄更是打破了之前所有電影的預售紀錄,對於《復聯4》的票房大家都翹首以盼。

首映超3億!《復聯4》搶票堪比“春運”火爆背後的“漫威經濟學”

《復聯四》究竟有多火爆

據貓眼票房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晚上8點,《復仇者聯盟4》在中國內地的預售票房正式突破7億元,成為中國影史上首部預售票房超過7億的電影,創下中國影史映前總預售新紀錄。截止至4月24日0點,中國內地零點場票房粗報1.79億元,觀影人次304.4萬,首映日排82.7%,刷新由《變形金剛3》保持了7年半的排片紀錄。可能對於數據並不敏感的朋友還無法理解,但從小齊朋友口中得知,在現場看到的情況,各大城市零點場核心地段的電影院和春運時的火車站沒什麼兩樣。

首映超3億!《復聯4》搶票堪比“春運”火爆背後的“漫威經濟學”

去年上映的《復聯3》,全球票房賣了大抵有20億美元以上,光是內地市場票房就大賣了23.88億,排在了中國影史第11 的位置。作為十年佈局巔峰一役的作品,《復聯3》不管是劇情上還是特效上都遠超前兩部作品,更是把之前大部分漫威電影人物都疊加進來,結尾的彩蛋終極大BOSS滅霸更是讓人期待不已,而此前被稱為復聯大殺器的浩克卻沉寂了下去,甚至不及滅霸的一根手指頭。

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復聯4》的火爆絕對是教科書式的“粉絲經濟”範本,隨著社交網絡興起,“跟風”讓漫威的“小眾”成為了“潮流”,加上劇情實在精彩,一些原本不瞭解漫威的觀眾,也就此成為了漫威的忠實影迷,並不斷聚集擴大,形成漫威宇宙獨有的“粉絲圈層”;此外漫威電影尤其是《復聯》系列,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所追求的事物,對於死忠粉來說更是精神層面的慰藉,此時“消費與否”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何時消費”。漫威宇宙從之前的漫畫到如今的電影以及周邊等,不斷積累和擴充粉絲圈層,粉絲越多盈利越多,而盈利將推動漫威更好地發展內容,以此形成“粉絲經濟”的良性循環。

《復聯4》火爆後的“漫威經濟學”

2008年開始,漫威在7年時間內共推出11部IP電影,以20億美金的製作成本狂攬83億美金全球票房。尤其是在2009年被迪士尼收購後,漫威更是打造了一條從電影到動畫到遊戲,再到周邊衍生品的產業鏈,IP效應在系列化與集群化過程中聯動效應明顯。

首映超3億!《復聯4》搶票堪比“春運”火爆背後的“漫威經濟學”

對於電影出品方和發行方來說,票房火爆肯定是最先獲益的一方,其次就是影院,結合近期“佳片”較少的情況,急需一部火爆電影拉動收入,並且根據電影票價的機制,發行方會給出電影的最低定價,影院則在此基礎上加價售賣,像《復聯4》這樣火爆的影片,必定會在“均價”上有所提高,也就造成了此前高價票的情況。這和“節日經濟”很像,每逢重大節日,尤其是節日前後幾天,日常消費品價格均有漲幅。

《復聯4》拉動粉絲經濟與迷文化;在漫威迷心中的地位不亞於重要節日。然粉絲經濟就是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 是一種通過提升用戶黏性並以口碑營銷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商業運作模式。粉絲經濟隨之帶來的就是“迷文化”的誕生。

粉絲經濟不僅僅存在於“偶像與擁躉者”之間的關係,其實它是一種商品販賣的常態,背後所反映的就是最最基礎的營銷理念。不論是奧格威提出的BI理論,還是里斯、克勞特提出的定位理論,其本質都是需要在消費者心中佔據一個位置,形成一種品牌形象。最終,這個位置或者形象能夠讓受眾為你花錢而甘之如飴,那絕對是最完美的營銷策略。

首映超3億!《復聯4》搶票堪比“春運”火爆背後的“漫威經濟學”

上百塊錢的票價可能對非粉絲者來說無法理解,但對於粉絲來說更多的是形成身份認同和群體認同,甚至是情感上的滿足。生活畢竟不是學術,可以讓我們如此理性的探討問題,為熱愛的事情花錢買買快樂和開心怎麼了。一定要記得,今天你我都是漫威girl/bo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