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縣珠嘉鎮:妙計助銷 柑橘熟了果農笑了

近日,在位於仁壽縣珠嘉鎮棚村村的水果分級分揀中心內,工人們在各自的位置上認真忙碌著。有人在搬運、有人在操作機器、有人在等待打包……全自動的清洗分揀線上每小時能處理2萬餘斤柑橘。


“清見上市後,我們就去各個鄉鎮收購,運回來以後統一打包發貨。”該中心電商負責人告訴筆者,目前,每天都有大量訂單貨物發往全國各地。
今年以來,在疫情的影響下,為了助力柑橘銷售,仁壽縣主動作為,開出一劑劑“良方”,實現了柑橘銷售有路徑,果農增收有盼頭。

仁壽縣珠嘉鎮:妙計助銷 柑橘熟了果農笑了

工人正在分揀水果

招賢引才
拓寬柑橘銷路
  

在仁壽新店鎮新文村,滿山遍野的清見散發著濃郁的果香,肥碩的果實壓彎了果樹的枝頭。該村村主任王建科正在與來自德陽市的採購商黃明書站在果園旁聊天,等著採果隊將一筐筐清見採摘裝箱。
“既然當起了村主任,就要對廣大村民負責任。”王建科說,批發商來收購清見1.85元一斤,雖然比起往年價格低了些,但好在銷路沒有受到影響,不會造成滯銷的情況。
王建科年輕時在外務工,後來回老家新文村開始種植柑橘。從2012年開始,他就不斷積累客源,認識了不少水果採購商,每年都利用自己的關係,為全村的水果找銷路。2017年,他被投票選舉為村主任,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致富帶頭人。
今年,王建科已經陸陸續續通過自己聯繫,採購商上門,賣出全村18萬斤柑橘了。
“我家有4畝清見,今天採購商一共收了5000斤。”3組村民黃秋蘭一邊說,一邊展示微信裡收到的貨款。
通過招賢引才,仁壽縣不斷髮掘鄉土能人,力爭在各個村裡都有“帶動者”與“示範者”,成為群眾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互幫互助
多措並舉解憂
  

“一直擔心自己的幾萬斤醜柑受疫情影響賣不出去。現在全都賣完了,比去年每斤還高了5角錢。”在仁壽縣板橋鎮三帝村,果農餘輝笑得很開心,“這還真得感謝‘黨員幫幫隊’的成員們,他們不僅主動上門瞭解情況,還積極地為我們聯繫銷路,真正實現了‘一條龍服務’。”
疫情發生後,仁壽縣把解決柑橘銷售,助力果農增收作為抗擊疫情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縣農業農村局以支部為單位,成立了13支“黨團幫幫隊”,從“抓好精準市場分析找準銷售切入點,摸清產量佈局定位銷售著力點,啟動線上線下抓住銷售突破點,外引客內聚商形成銷售爆發點,暢通路搞服務打造銷售支撐點”上下功夫,全力破解柑橘銷售難題。
不僅“黨員幫幫隊”的成員們積極為果農尋找銷售渠道,鄉鎮(街道)、村(社區)黨員幹部也紛紛化身“微商”,親自“帶貨”,開啟線上直銷,切實解決柑橘銷售難題。
“我們不僅要指導群眾把生產抓好,也要盡全力做好銷售服務,產出好果子賣出好價錢。”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賴利軍如是說。


電商發力
採果當天“出單”
  

“以前我們要自己把果子挑出去賣,現在可好了,電商直接帶著大貨車上門來收購。”在仁壽縣富加鎮雷鳴村,果農唐明江喜滋滋地說。
仁壽一家電商企業的收購專車直接開到了唐明江的果園裡,前來幫忙的村民把一箱箱新鮮的清見打包好後,由電商企業工作人員統一拉回分揀中心,當天就能發往消費者的家中。
“我們在做好果樹管理和銷售的同時,積極開展采摘和發貨直播,讓大家都能看到水果的生產流程,放心食用。”唐明江說,探索新模式,才能打開新銷路。
近年來,仁壽縣大力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鼓勵發展“電商+企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群眾通過電子商務銷售特色產品。
今年以來,仁壽縣除了聯繫外地客商實地收購外,還藉助疫情防控期間各大電商平臺上線的“抗疫助農”活動,利用淘寶、京東等大平臺與微信、QQ等個人社交軟件,推動柑橘外銷。據瞭解,該縣電商協會目前每天線上可銷售柑橘15萬公斤。
柑橘熟了,果農笑了。仁壽縣妙計頻出,不僅解決了銷售問題,也為全縣柑橘產業打出了名聲,做響了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