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138萬元《雲飛岫》作品解讀


劉丹 138萬元《雲飛岫》作品解讀

劉丹 雲飛岫 尺寸 68×70cm 創作年代 2012年作 嘉德2012秋拍 成交價138萬元

作品鑑賞

1953年出生於南京。從1978年到1981年曾就學於江蘇省國畫院。劉丹畫的抽象山水通過其變化的位置和視點提出了有關於人和大千世界之聯繫的問題。這些山水畫是他對傳統文人美學進行的意味深長的反思,並經過時空的轉移與他對古今之間頻繁對話的深思熟慮而將之重新解釋。劉丹1981年離開了中國,從1993年開始一直住在紐約,2005年移居北京。


劉丹 138萬元《雲飛岫》作品解讀

劉丹是一位知名的水墨畫家,以對山石,無人風景,書,花和其它物品別具一格又極為細緻地刻畫著稱。他的畫裡有一種無法言說的純粹,任何明顯的戲劇性都被嚴格排除在外,在這方面幾乎可以和元代書畫大師倪瓚(1306-1374)的作品相媲美。但倪瓚提出用書畫筆法進行自我表達的觀念,而劉丹卻避免任何技法上的炫技。相反,他的理念可以回溯到宋代,那時書法線條還沒有在國畫中佔據首要地位,形式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劉丹 138萬元《雲飛岫》作品解讀

從傳統中國藝術史的角度來看,劉丹的作品構思注重結構勝於筆法,但也同時打破了傳統界限,自創了一種極富個人特色的畫風,表現出了對西方現代和後現代藝術的深刻理解。


劉丹 138萬元《雲飛岫》作品解讀

正如劉丹精確地分析了畫中石一樣,他對自己在著名水墨畫傳統派別中的立場也有非常清楚的評價。他明確提出了兩大差異。首先,他認為「明代畫家吳彬堅持藝術家和自然之間的對話。董其昌(明代著名畫家和書法理論家)把對話對象從自然轉移到前朝藝術家身上。而我走的更遠,我和我自己對話。」另外,他注重微觀宇宙,摒棄了中國過去普遍採用的宏觀視角,這一點也使其作品獨樹一幟。

劉丹 138萬元《雲飛岫》作品解讀

他將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轉變歸功於近代科學技術進步,如數碼技術和DNA的發現等。劉丹作品和傳統國畫的這兩點不同都包含了從大處到小處的轉換,但細微之處也透露了整個宇宙的玄妙。的確,這正是天籟石等收藏石不可思議的地方: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小型的山嶺。幾百年來,文人墨客堅持認為人應該忘情于山水以滌盪自己的心靈;當他們居廟堂之高,為國事俗物所困之時,一塊奇石便可充當供人休憩的山嶺。


劉丹 138萬元《雲飛岫》作品解讀

劉丹說石頭是山水的「幹細胞」,是無數可能性的出發點,也是中國人時空觀的基礎。當他描述某些特定的石頭,如天籟石等,他完全忠於眼前的形式。但他的山水畫卻像是以不可阻擋之勢自然地生長而成,讓人不禁想起「幹細胞」一說。

劉丹 138萬元《雲飛岫》作品解讀

我們一邊欣賞他的岩石和山水畫,一邊試圖抓住畫中遼闊宇宙的種種細節,但最終發現很難:畫上的筆觸如此輕柔內斂,不願透露有關藝術家手法的任何信息,而且總是點到為止,絕不讓你看清山石的準確形象。在這裡,探索的餘地是無窮無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