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险峻因多滩,平地何故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世态炎凉、人心叵测,自古最难懂的是人心。人之初、性本善,诚信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道德要求。我们来看看千年前的古人如何感慨人心的无常。

瞿塘险峻因多滩,平地何故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长江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最为险峻的是瞿塘峡,滔滔江水冲出无数险滩,自古以来,这里的道路最难行走。可恨这人心还不如江水,无缘无故就生起波澜。

瞿塘险峻因多滩,平地何故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为什么刘禹锡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想要读懂这首诗,首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这首诗的相关写作背景。

瞿塘险峻因多滩,平地何故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竹枝词"是夔州当地的一种民歌形式,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于是根据这种民歌形式写了组诗,来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爱情故事。

瞿塘险峻因多滩,平地何故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竹枝词九首》写于公元822年,当时刘禹锡刚来夔州(重庆奉节)任刺史一年,此时,被贬官颠离已经近二十年,这是刘禹锡数次被贬后的任职,内心对世态炎凉早已看透。

瞿塘险峻因多滩,平地何故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当面对滔滔江水、险峻巍峨的瞿塘峡时,刘禹锡不由得发出"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感叹,既是感慨人心的莫测,也是感慨自己的一生遭遇,这是历代文人见景生情、词由心生的正常反映。

史通古今,千年前的刘禹锡所发出的感慨,今人何不是如此?

瞿塘险峻因多滩,平地何故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因与一书友讨论异体字,开玩笑说用异体字书写一首诗,估计基本都不会认识。于是用异体字书写这首《竹枝词》,除其中"十、二、如、澜"四字外,基本都不会常见,徒增笑料而。

瞿塘险峻因多滩,平地何故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注:图片来自网络,书法作品作者郝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