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世態炎涼、人心叵測,自古最難懂的是人心。人之初、性本善,誠信是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道德要求。我們來看看千年前的古人如何感慨人心的無常。

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長江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最為險峻的是瞿塘峽,滔滔江水衝出無數險灘,自古以來,這裡的道路最難行走。可恨這人心還不如江水,無緣無故就生起波瀾。

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為什麼劉禹錫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想要讀懂這首詩,首先來了解一下關於這首詩的相關寫作背景。

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竹枝詞"是夔州當地的一種民歌形式,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於是根據這種民歌形式寫了組詩,來描寫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愛情故事。

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竹枝詞九首》寫於公元822年,當時劉禹錫剛來夔州(重慶奉節)任刺史一年,此時,被貶官顛離已經近二十年,這是劉禹錫數次被貶後的任職,內心對世態炎涼早已看透。

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當面對滔滔江水、險峻巍峨的瞿塘峽時,劉禹錫不由得發出"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的感嘆,既是感慨人心的莫測,也是感慨自己的一生遭遇,這是歷代文人見景生情、詞由心生的正常反映。

史通古今,千年前的劉禹錫所發出的感慨,今人何不是如此?

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因與一書友討論異體字,開玩笑說用異體字書寫一首詩,估計基本都不會認識。於是用異體字書寫這首《竹枝詞》,除其中"十、二、如、瀾"四字外,基本都不會常見,徒增笑料而。

瞿塘險峻因多灘,平地何故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注:圖片來自網絡,書法作品作者郝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