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打好“組合拳”中國電建創新突圍發掘新增長點

後疫情時期,復工復產範圍持續擴大,社會經濟增長重回正軌,基礎建設領域投資加快增長,全球水電、風電建設的引領者中國電建(601669,SH)備受關注。

4月29日傍晚,中國電建披露今年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電建整體經營態勢穩健,一季度新籤合同額近1500億元,保持良好勢頭。

多年來,中國電建形成了縱向全產業鏈優勢及橫向寬領域產業優勢,在行業內競爭力突出,具有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此外,在特高壓建設等“新基建”的新興業態領域,中國電建積極佈局,有望獲得新的業績增長點。

海內外業務接連中標重磅訂單

4月28日晚間,中國電建披露下屬控股子公司參與組成的聯合體,簽訂了國家電投江蘇如東H4#海上風電場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國家電投江蘇如東H7#海上風電場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分別為59.84億元和65.1億元,合計金額為124.95億元。

這一重大合同的簽署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劑。根據剛剛披露的一季度報告,中國電建總資產同比上漲3.24%,接近8400億元。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同比小幅下滑,現金流穩健。而重大合同的簽訂表明,儘管疫情的影響仍未消散,但市場需求已經復甦,行業發展正在步入正軌,中國電建的業務前景保持積極。

作為以全球化發展為目標的企業,中國電建的海外業務拓展也持續推進。3月17日公告顯示,中國電建全資子公司與津巴布韋力拓能源公司簽訂了津巴布韋戈奎北力拓能源2×350MW燃煤電站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摺合人民幣79億元。

疫情之下的承壓能力顯示出企業的運營效率。中國電建在一季報中表示,將通過公司高端營銷、區域協調營銷、產業鏈聯合營銷打好市場立體營銷“組合拳”,努力將疫情對公司市場營銷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近日,由中國電建控股子公司承建的雅萬高鐵3號隧道順利貫通,這條隧道建設期約1年,在疫情期間通過採取施工區域集中封閉管理模式、為當地員工免費提供食宿等措施,生產、防控“兩手抓”,確保了隧道順利貫通,體現出中國電建在特殊狀況下優越的管理效率和運營能力。

新基建相關業務有望成新增長點

中國電建聚焦於清潔能源、綠色環境和智能建築三大核心業務,具有“懂水熟電、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縱向全產業鏈優勢,同時還具有“大土木、大建築”的橫向寬領域產業優勢,長期保持主業領先地位,同時持續拓展新業務。

“新基建”近來熱度持續攀升,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板塊的相關業務被視為投資熱點。

以特高壓為例,特高壓技術和設施構建起能源運輸大通道,能夠很好地解決我國能源需求和分佈不平衡之下超長距離的電力輸送問題。根據國家電網的計劃,2020年初步安排電網投資4000億元以上,可帶動社會投資8000多億元,整體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特高壓建設項目明確投資規模1128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2235億元,整體規模近5000億元。

這將是基礎建設領域的巨大增長點。中國電建4月29日在投資者交流平臺回應投資者關切稱:“公司在設計、施工領域與特高壓業務有關聯”。

中國電建在一季報中表態將“圍繞國家重點業務發展方向和經濟增長點,主動對接地方投資建設需求,努力獲取市場訂單”。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業務是中國電建的傳統優勢業務,長期以來都是中國電建的重要利潤支柱,在“新基建”的帶動下,這一優勢業務有望進一步提升,為中國電建挖掘更多增長點。

疫情緩解將迎來恢復性增長機遇期

疫情防控已進入穩定期。4月29日下午消息顯示,自4月30日0時起,北京、天津、河北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響應由一級調整為二級。

大基建領域回暖已釋放積極信號。4月水泥發貨率至旺季峰值的110%,產銷兩旺。近期,全國水泥庫容比從高位71%大幅下滑了13%,消耗的速度為歷史同期最快。

疫情緩解後,恢復性增長機遇期的來臨已成定局。中國電建表示,將把握疫情緩解後的恢復性增長機遇,緊盯國家應對疫情出臺的各項財政、貨幣、產業政策變化,進一步強化經濟發展動力,用足用好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區域建設、區域經濟發展是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這也將是今年的發展亮點。以成渝地區為例,近期,重慶及成都多地召開會議強調,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期。

中國電建此前在區域建設上已有深度參與,包括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主動適應變化,勇於創新突圍,有助於企業轉危為機。一季報中,中國電建再次表態,在匹配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圈等國家戰略下,將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市場特點,研究部署重點、核心城市群發展新模式。文/李十一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