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几大误区

电商平台上产品销售的一大优势是价格透明且大部分相对于线下销售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权利人对电商平台上产品的销售渠道、销售价格管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往往权利人在电商知识产权平台上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渠道管控

引自阿里平台定义:阿里巴巴尊重权利人与其合作伙伴(包括分销商)达成的分销协定。但由这些合约协定产生的纠纷不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此类纠纷应由合约协定双方解决。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几大误区

误区二:价格管控

产品销售价格低于某一价格水平, 比如最低广告宣传价格 (“MAP”) 或厂家指导零售价格 (“MSRP”)。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几大误区

误区三:禁止网上销售

关于禁止销售、销售受限和/或违法产品(如武器和爆炸物) 的投诉。如果您认为某产品属于法律禁止售卖的类别,请在产品详情页上点击“举报”进行投诉。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几大误区

或许权利人为了保障渠道商、经销商的利益,或许权利人对于平台规则或者法律法条并没有深入了解,往往很多权利人把知识产权平台当成控价或者渠道管控平台。但笔者从各大电商知识产权平台了解到,以上几种情形并不属于知识产权受理范畴之内,因权利人对于以上知识产权维权误区有一定了解但同时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控价公司利用IPP账号过多控价投诉后被电商平台标记为“失信名单”,最终造成后果的影响是平台对于权利人的“封杀”, 陷入权利人在电商平台上的维权举步维艰困局。

其实绕开误区少走弯路其实还是有很多办法,例如贯彻整套完整经销体系、防伪溯源技术等。

若您在电商上维权遇到类似的问题请咨询联盟电商保护高级专员,请扫下方二维码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几大误区

- END -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几大误区

编辑:版权区块链联盟

原文来源:反侵权假冒联盟

免责声明:本文为仅为信息传播、交流学习之用,不代表任何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公众号发布,可与后台联系,本公众号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