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以其精妙的结构、诸多的意思、多音多译等特点,受全球人民喜爱与学习,在现代看来,每一种语言都是优秀的,没有哪种语言高贵低贱的说法。保护自己的语言、学好自己的语言是作为一个本国人的最重要本职工作。汉语全球化使我们更有自信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宣传我们的优秀文化。

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但在民国时期,我们的汉字险些被废除。当时的民国推行的是难写难学的繁体字,繁体字笔画多,要想学习,必须有大量时间和金钱,但对于当时的中国,农民居多,人们连吃饭都是问题,更不要说拿出闲钱来学习了。许多专家认为:应该废除汉字(这里的汉字指的是当时的繁体字),代之以简单易懂的拉丁文,减少文盲,发展国家。

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拉丁文

相对于当时的繁体字而言,拉丁文只需要认识二十六个字母,再加以拼写,就能实现减少甚至消除文盲的目的。鲁迅先生曾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的,他认为,应当废除当时推行的难写难认的繁体字,如果继续使用,文盲人数不会减少,更会使中国的处境更加困难。

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鲁迅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当时的专家联名主张废除汉字,但依旧有人为了让汉字能传下来而努力,他就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

赵元任先生,他先写了一篇《施氏食狮史》,原文如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这篇《施氏食狮史》全文只有百字左右,但每个字的读音都是shi,在民国时期,这篇文章无法翻译成外语,因此,这篇文章成为了讽刺那些要求废除汉字的专家,也为后来的汉字简化打下基础。

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与《施氏食狮史》有同样作用的依旧是赵元任先生写另一篇同音字文章《季姬击鸡记》,原文如下: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这篇文章也是只有百字左右,但全文的读音全部都是ji。这两篇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底要不要废除?答案是不可能。终于,在各界的努力下,汉字保留下来了,而国家也开始着手对汉字进行简化的工作,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有许许多多被简化过,汉字简化为后来文盲的大量减少文盲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我们应当反思,难道外国的才是好的吗?在外国人看来,那也是他们本国的东西,和我们眼中本国的东西又有什么区别呢?近日,BBC把杜甫评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但丁等人并列,我想知道,难道杜甫的优秀是由外国人来评判的吗?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要由一些几百年历史的国家来评判吗?你喜欢吃的食物,难道因为别人说不好吃,就真的不好吃吗?

这两篇文章读音相同,却展现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不可替代

由此可见,本国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有多重要。尽管当时的繁体字汉字难写难认,但还是没有废除,才有了今天的生活。你是怎么看待汉字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