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電影不分級,一切都免提

夏雨:電影不分級,一切都免提

在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的國際評委會名單中,我們發現夏雨的名字赫然在列。對於這位年紀輕輕就已走遍全球各大電影節的“老專家”來說,此次對評審制度和中國電影的播映程序,有著更理性、更專業的思考。在與本刊的對話中,他也願意將電影節的經驗,拿出來與電影迷們分享。


夏雨:電影不分級,一切都免提


磨練不斷 小熒屏的認真

夏雨初期的演藝生涯,與中國電影蓬勃發展的歲月剛好合拍。《陽光燦爛的日子》《西洋鏡》《那時花開》《警察有約》《我的兄弟姐妹》和《獨自等待》,既有風騷一時的高票房,也有先鋒實驗的小文藝,從風格迥異的電影主題上,可以看出夏雨身上獨有的演員氣質,同時管中窺豹式的看到中國影視業的發展縮影。

不同於美國成熟的影視製作,中國的影視業創作即便在現階段也依然是處於不斷摸索和磨合中,歐美的大銀幕和小熒屏是截然不同的兩條路線,彼此很難有交叉。而中國的影視業創作在電影和電視間多有重合。歐美的演員,電視演員不大會拍電影,電影演員更是難去做電視劇。中國的演員培養以戲劇創作和人物塑造為中心內容,並不會將電影與電視劇劃為涇渭分明的兩條路。難以說哪一種制度更加優劣,但中國電影的這種一視同仁也為演員提供了在不同模式下做藝術創作和人物表現的不同磨練機會。

夏雨出道後立刻拍了三部電影,之後便投身入影視劇的製作中,從1998年至今,他大部分心力其實都給了影視行業,並創作了大量的電視劇人物,其中不乏製作精良的作品,也有整體架構並不盡如人意的,既有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也有泯然眾人的市井小民。夏雨稱“電視劇的製作週期長,對於人物的成長和經歷有足夠大的跨度來展現,合作的對手更加多,對於走位等基礎常識應用更加頻繁,還有和工作人員的溝通等,都足以使一個演員更多的進行不同技巧的鍛鍊。”更加貼著市場的節奏走,這些是電影產業無法帶給他的。觀眾可以從《西風烈》《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等頗具規模的影片中,逐漸看到他再次踏足電影業的意願。


夏雨:電影不分級,一切都免提


以小見大 中國電影的發展

回顧夏雨的表演生涯,可以看到中國影視業尤其是電影創作的不斷髮展。當年的夏雨甫一出道就參與了三部電影的重要角色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接下來還是要不斷在不同水準的電視劇中磨練。而時至今日,如果有一位新星能夠在出道時交出這麼好的成績表,接下來的發展氛圍肯定是比十三年前的夏雨好得多。中國的電影業在發展,中國的社會和觀眾也在進步,製作者和觀眾已經越來越多的願意為電影投入更多的金錢和時間。

我們不無遺憾地表示了對他身懷絕技卻未逢佳時的感慨,夏雨卻對此很是豁達,“機遇已經相當難得,能夠參與並見證中國電影的發展是我最大的幸運。”

夏雨的第一部電影攝於1993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創辦於1993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國電影的不斷髮展,每年6月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了全球電影人的盛會。夏雨也從當年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初為人父,電影帶給了他全新的人生和命運,也帶給了他廣闊的未來。當年的夏雨還是電影節獎項的候選人之一,今天他已經坐在了亞洲新人獎國際評委團的席中。“難以忘記電影給我帶來的震撼與啟示,難以忘記作為新人的青澀,我會嚴格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這些內心的感受,是他就任評委之前,便已想到的,可整個產業的問題,卻並非一個演員能左右的。


夏雨:電影不分級,一切都免提


電影分級 撬開行業瓶頸的前提

對於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我們不可避免的談到了電影的分級問題,這個各有利弊的話題在近年越來越多地引起包括製片、院線、影迷甚至教育界的深入討論,同意分級和不同意分級的雙方都有各自的道理和依據。夏雨對此的看法更多表現在專門針對文藝片的獎項上,“雖然說上海電影節已經14屆了,但比起國際上其他更老牌的電影節還是很年輕的,人家六十幾年七十幾年了也在不斷髮展,我們更是要慢慢的積累經驗。電影產業如果能將不同的類型作出劃分,也就可以談更多的東西,設置更加有針對性的獎項。而中國電影現在還是要照顧全體觀眾的欣賞水平,沒有特別針對某一群體的專門類型,比如說具備了一定的層次和經歷的人可能會去欣賞的文藝片,現在的電影行業不太可能只為了這樣的人去做一些電影。所以我們現在討論針對性的獎項也無從談起。”

看得出來,對於這位已經走遍全球各大電影節的“老專家”來說,他對於評審制度和中國電影的發展,有著屬於他作為一個電影人的獨特思考。2011年夏雨的電影重心放在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在這部電影中他扮演的是一位日軍海軍司令。他對於片中拍攝的海戰印象深刻,希望能帶給觀眾更大的驚喜。他說,電影只分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