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23位元勳人物僅有三位在世,都是國寶級人物

兩彈一星23位元勳人物僅有三位在世,都是國寶級人物

“兩彈一星”功勳獎於1999年新中國成立50週年之際頒發,授予那些曾經在中國近代“兩彈一星”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總計有23位科技專家受到頒獎,他們為國家建設奉獻了一生,永遠值得人們敬重!

時至今日,這23為元勳級人物,大多已經過世,仍然在世的有三位: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

王希季(1921-)

兩彈一星23位元勳人物僅有三位在世,都是國寶級人物

王希季,出生於雲南昆明,中國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國際宇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王希季早年曾在昆明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就讀過,抗日戰爭時期,通過了西南聯大的入學考試,進入西南聯大機械系就讀。1942年,王希季從西南聯大畢業,獲得大學學士學位,畢業後,他曾在兵工廠、發電廠工作過。期間,不忘努力讀書。

1947年,王希季成功考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學習動力和燃料專業。1949年,他獲得了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50年,王希季回到了國內,先後在大連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任教。

1958年,王希季被安排入上海機電設計院,即1001衛星和運載火箭總體設計院,出任技術負責人。1960年,王希季主持了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研製的液體推進劑探空火箭發射,這成為中國兩彈一星工程的起步關鍵。

兩彈一星23位元勳人物僅有三位在世,都是國寶級人物

王希季是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製和組織者之一,還是中國第一個衛星運載火箭的主要負責人,主持過核試驗取樣系列火箭的研製。之後,又出任了七機部八院總工程師、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中國返回式衛星系列總設計師、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科技委主任等職。

孫家棟(1929-)

兩彈一星23位元勳人物僅有三位在世,都是國寶級人物

孫家棟,出生於遼寧復縣瓦房店萬家嶺鎮人,中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孫家棟早年考入哈爾濱第一高等學校土木系,後又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因為是在校學習過俄語的經歷,新中國成立後,以俄語翻譯身份被選送入空軍部隊。

1951年,孫家棟被派送前往蘇聯的茹科夫斯基工程學院學習飛機發動機,1958年獲得蘇斯大林金質獎章。畢業後,他回到國內被安排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工作。之後,出任了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等職。

兩彈一星23位元勳人物僅有三位在世,都是國寶級人物

孫家棟曾獲得過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改革先鋒獎章、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是中國航天技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周光召(1929-)

兩彈一星23位元勳人物僅有三位在世,都是國寶級人物

周光召,出生於湖南長沙,科學家、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周光召早年曾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就讀,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1947年,因為成績出色,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後進入北京大學研究院。1954年,周光召被聘任為北京大學物理系講師。

1957年,周光召被派選往蘇聯莫斯科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深造學習,曾兩次獲得了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研獎金。1958年,他率先提出了粒子的螺旋態振幅,1961年回到國內的他,被任命為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論部第一副主任。

兩彈一星23位元勳人物僅有三位在世,都是國寶級人物

之後,周光召又出任了九院理論研究所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九局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等職。周光召曾榮獲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被多個國家如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歐洲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更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