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伯温说张昶留不得?

秉烛读春秋


此人名叫张昶,曾在元朝官至吏部尚书,后奉旨出使江南,朱元璋惜才爱才,强行留用,累授参政知事,当时国家建置制度皆出其手,可见其确有治国经营之道。

他每逢上朝之际,从来不穿官赐华服,总是用一套破旧衣裳示人。朱元璋以为其清廉,曾赞誉有加,唯有刘伯温一眼识破,认定其"身穿旧衣,必是心念旧朝,志不在我,未可大用"。

刘伯温是何许人也,他敢如此评价一个人,就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证据之一:张昶虽为大明所用,却自认为自己失节于元朝,是以私下里经常对自已亲近的人说:"我如果回到大都,必定还会大富大贵"。

证据之二:张昶曾经在暗中支使别人上书,不仅为朱元璋歌功颂德,还力劝他要及时行乐。朱元璋看到奏折之后,对身为太史令的刘伯温道:"这是要朕当秦二世呀!"刘伯温深知这上书之人的为人,道:"皇上英明,不过这上书之人愚钝,背后必定有人主使"。朱元璋知他所指,只是爱惜张昶是个人才,也就没有追究下去。只是把上书之人斥骂了一顿,此事遂不了了之。

而证据之三:张昶因"智识明敏,熟于前代典故",被朱元璋委于重任,负责草创大明国家制度。于是他多用重典厉民之术,意欲让大明失去民心,以利元朝复兴。

朱元璋出身贫贱,了解百姓疾苦,是以对张昶的建言多不采纳,致使张昶阴谋落空。

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对张昶表现出了难得的耐心和宽容。真正让他痛下杀手的,还是因为张昶在书板背面写下的八个字。

有一次张昶病重,卧床在家,和他一向交好的大臣杨宪前去探视,无意间发现了一封张昶写给元朝的书信。朱元璋便派人责问,张昶当即翻过书板,在上面写下"身在江南,心在塞北"八个大字,以示决裂之心,托人带给朱元璋。

朱元璋一见之下,便知两人君臣缘份己尽,唯有成全。他一生杀人无数,也不在乎多一个张昶,杀便杀了,至多叹息一声,从此相忘于江湖。


煮茶道史


同样一个人,朱元璋看他是清官,刘伯温看他是祸根,最后朱元璋果断地杀掉了他,这个人是谁呢?


他便是张昶!

张昶是元朝末期的户部尚书,在元朝混得风生水起,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可是因为一系列的原因被朱元璋收编,然后在明初成为了大明的户部侍郎。之所以太祖能够欣赏他,这是因为此人确实是有两把刷子,不仅把明朝的户部治理的是稳稳当当,而且还为人谦和,做事严谨。


有一次太祖在朝中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他破旧的衣服,随即就对这个人大加的赞赏,并直夸此人身为户部的一把手,居然还如此的节俭,简直就是国家之幸,在夸奖结束后,太祖还非常客气的对他大加赏赐。

一般说来,自己的大臣穿着旧衣服生活节俭,作为皇帝应该是比较高兴的。


只不过题目中所说的这个人也就是张昶,事实上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刘伯温识破了他的居心,然后在朱元璋心里给他埋下种子!所以最终劝朱元璋杀了他。


那么刘伯温为什么说:“此人留不得”?


但是张昶这个人虽然在替朱元璋工作,但是他却是效忠元朝的。关键是这人也从来不讳言自己是元朝的忠臣,趁着职务之便,和元朝书信往来,老想着回北方。


其实这或许也不能怪张昶,毕竟人家家在北方(宛平),在元朝的官职也不低,原本老婆孩子热炕头,出一次差,被你老朱给扣了,纯属意外。


但是这边厢,朱元璋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心想收服张昶,想让张昶从内心里愿意给自己干活。所以也经常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筵,经常赐金银绸缎给张昶。这让朱元璋的好兄弟们看得眼红不已。


但是这位张昶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穿着一身旧衣服。这个桥段大家应该非常熟悉,


但是朱元璋却认为,“人才难得啊。”你看到底是元大都来得,不但有学问,而且为官清廉,这是个好官。如果官官如此,我老朱岂不是有福了?这边厢,差点要号召百官向张昶学习了。


此刻刘伯温却说话了,“此人留不得。他这是在给元朝守节呢。”


但是很快一件事情的发生了:


《大明律》编纂与适用在法律方面使用轻典,还是使用重典上,张昶和其他人发生了冲突。

张昶主张用重典,所谓乱世当用重点典;

但是刘基等人认为此刻要发展,就要继续笼络别人,就要轻刑法。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立场不同而已,本质上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张昶的悲剧也就开始了。

“劝上重刑法,破兼并之家,多陈厉民之术,欲 上失人心,阴为元计。”

有了刘基等这样的话之后,朱元璋会更信谁的?当然是刘基的,因为在朱元璋的心理,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便是“赵高”。他认为张昶这是在学赵高。


当时张昶卧病在床,杨宪前往探视,突然得到一份张昶私通元朝的信,立刻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非常生气,命令大都督府审问张昶,张昶再信的背后写了八个大字。

“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元至正27年6月,朱元璋认为张昶“是无法被再教育”的对象,于是下令诛杀张昶。


“伴君如伴虎”,尤其伴朱元璋的“君”,就更加了。


当刘伯温让朱元璋对张昶埋下怀疑种子时,他便已经在心里有了某种认定。在这种认定下,不管他做什么,就都可以被作为那种认定的论据。


总结:元朝归降朱元璋的大臣张昶,本是一位连衣服都舍不得换、经常穿破衣的清官,可因为朱元璋的“怀疑种子”,他这个优点竟也成了他被诛杀的理由之一。


路之意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朱元璋,大明的开国皇帝,从一个社会的最底层,到九五之尊的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励志的典范。朱元璋一生阅人无数,但是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估计也是因为这次打击到了朱元璋,使朱元璋开始疑心所有大臣武将。那么这个让朱元璋“打眼”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叫张昶。



看过胡军版《朱元璋》的都知道里面有个叫吕昶的人,他本来是元朝的大臣,装成奔丧的闯关过卡来到朱元璋的统治区。并且面见朱元璋,劝说朱元璋接受元朝的招安,朱元璋直接把吕昶给扣留了,后来大明建立后,被封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和赋税。

而这个吕昶的原型就是张昶,但是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这个张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差一点让朱元璋受了骗。同样张昶也是和吕昶一样,本来是被元朝派去招降朱元璋的,但是元军在中原地区的战争节节败退,朱元璋肯定不会接受招降的,而且朱元璋看到张昶很有才能,就留在了身边。



张昶在一开始帮助朱元璋主修国家法律制度,并且被封为参知政事。史书记载他“凡国家制度,多出其手,裁决如流,事无停滞”,朱元璋对他很是倚重。但是后来张昶这个人看到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兵力尚强,元大都尚未被攻破,张昶经常私底下说:“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天天想着回到元朝,继续做元朝大臣,而且张昶的妻儿也在大都,张昶也想着和妻儿团聚。

张昶其实一开始还是为朱元璋做过不少事的,朱元璋也很喜欢他,就赐给了他很多金银绸缎,但是张昶固辞不受,仍然天天穿着旧衣服。朱元璋说张昶是天下“清官之首”,更加信任他。但是后来,张昶慢慢的开始劝诫朱元璋可以开始享乐了,并且还把法律制度制定的很严厉,对民众采用重刑,想让朱元璋失去民心,好让元朝能够灭了朱元璋。




这时候刘伯温发现了问题,他对朱元璋说,此人不可留,其实这时候朱元璋也看出了问题。他对刘基说:“是欲为赵高也。”刘基说,上位说的好,他这是想让你灭亡啊!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治他的罪,只是不采纳他的建议。

张昶看到朱元璋不采用他的建议,就开始疑心重重,得了大病。这时候“超级特工”杨宪出场了,他去探望张昶。并且在张昶的床底下偷出来一封信,这个信是张昶想托人送到元朝大都的。



杨宪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马上派人审问张昶,张昶这回也没怂,直接在信的北面写下了“身在江南,心在塞北”。朱元璋原本爱惜他的才能还想着原谅他,可是看到这八个字,并明白了张昶穿破旧衣服是思念元主的意思。于是说:“彼决意叛矣,是不可赦。”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六月,遂将参知政事张昶诛杀。


从这以后,朱元璋明白了有些大臣是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的。我觉得朱元璋也是因为这次,开始觉得无论对大臣再好,大臣也可能和自己不是一条心。建立大明后,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更加的疑心群臣,与此同时特务机构锦衣卫也随之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