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港府出资鼓励香港青年

北上就业和创业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昨天,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0年施政报告》,提及为缓解香港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香港特区政府将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总计2000个名额,其中还特设了数百个科技行业名额。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不过,在施政报告中,林郑月娥并未详细阐述聘用香港青年的企业将获得多少政府补贴,聘用时间是否有最低限制等细节。

在鼓励香港青年北上创业方面,香港民政事务局会资助十多个非政府机构推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预计批出约1亿港元,为近200家青年初创企业提供资助,以及向约4000名青年提供服务。

广东及各大湾区内地城市已同意支持这个计划,并会提供共享工作基地,以及让香港青年享有与内地青年相同的待遇和支援。


香港失业率高企

大湾区提供青年事业发展新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香港近期的失业率持续高企,青年失业情况尤其严峻。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据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香港8至10月的失业率为6.4%,而20至24岁人士的失业率高达19.7%,25至29岁人士的失业率7.9%,亦高于平均水平。拥有高等教育学位的失业人数已经达到6.76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加近3万人。

在施政报告中,林郑月娥也坦言:“经历了过去一年的社会动荡、反复的疫情和长时间停课,青年人的生活及学习模式受到一定影响,部分青年人对个人前景以及社会发展感到迷茫和无助。”期望青年人能放眼国家,把握大湾区在学习、就业、生活方面的种种机遇,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实现梦想。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林郑月娥表示,以香港的经济和市场规模,青年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双位数字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有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能为香港青年提供事业发展机会。

事实上,大湾区各城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粤港澳青少年深度交融”的政策,早在2019年,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等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已经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香港青年北上就业。当地政府为港澳青年在当地创业就业提供租房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技能培训、贷款利息补贴等。


丰厚的就业补贴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今年7月,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下称“前海管理局”)印发《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涵盖了港澳青年实习和就业、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生活保障四大方面,并明确了资金申请审批与监督机制。

同日,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及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亦公布《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两则政策对港澳青年的定义基本一致,即介于18-45周岁之间的香港、澳门居民,及毕业于港澳高校的内地居民。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细则明确为在前海工作生活的港澳青年提供高额补贴。对于毕业五年内、与前海企事业单位签订两年期限以上的劳动合同且在该单位实际工作满一年的港澳青年,按大专(含副学士)、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可分别获得1万、2万、3万、5万元的一次性资助,以及每年3600元交通补贴;企业每招用一名符合上述条件的港澳青年毕业生亦可获得2000元补贴。

如港澳青年在前海注册的公司就业,且本人及配偶子女名下无深圳房产,也未租住政策优惠性住房,可按学历一次性获得1万至3万元的租房补贴。

广州黄埔区给予的补贴同样丰厚。在当地工作并符合工作年限要求的港澳青年,每人可获1万至5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用人单位相应获5000元/人的补贴。在当地创新创业及就业的港澳青年,每月给予1000元交通往返资助,补贴期限三年,总额最高达3.6万元。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黄埔区还将建设港澳青年创意生活社区,为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提供人才住房,并给予不低于市场租赁价格50%的租金补贴。

除了直接向港澳青年个人发放补贴外,前海也向雇佣港澳青年的公司直接派钱。聘用五名以上具有特定港澳执业资格证书的港澳专业人士,且满足一定工作年限,用人单位可一次性获得10万元资助。


丰厚的创业补贴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下,珠三角九市各建设至少一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链,提升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在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前海给出丰厚资助。如港澳青年在前海创办经营的企业获得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企业支持计划”、香港科技园“网动科技创业培育计划”、深圳“港深创新圈”计划等项目资助,前海将按实际资助金额给予1∶1配套资助。

前海还表示,获得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企业支持计划资助600万港元以上,按资助金额的50%一次性给予企业最高300万元配套资助。此类企业入驻前海创业园区6个月以上,可获得5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前三年还可获得80%至20%不等的租金和物业费用资助。如这类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或港交所上市,一次性补贴200万元。

广州黄埔区还设立了10亿元规模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金,重点投资各类优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对向港澳青年或以港澳青年为核心的创新团队购买技术成果的黄埔区企业,给予最高补贴200万元。


响应政策

GBAA向港澳投资者提供实质性帮助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相对于直接的资金补贴,香港创业者更需要政策支持、企业服务(包括秘书、会计、税务、法律)和商业的模式本土化,帮助他们的产品找到国内市场长远发展的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因为香港青年对内地的市场状况并不熟悉,直接在大湾区进行初次创业失败的几率较大。目前在大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在香港有过两三年运营经验,北上是希望拓展内地市场。


1. 超过100万字的中英文投资资讯

GBAA根据团队过去10年的业务经验,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对港澳投资者最关心的投资问题,以及真实的投资案例,分开了注册登记、税务策划、企业运营、资产管理和政策解读等多个板块,梳理出超过100万字的中英文内容,详细可登陆www.gbabusiness.cn。

对于普遍接受西方教育成长的港澳投资者,中英文内容对照,有助于其理解中国大陆的每一项投资政策和税务规章,增加了他们做投资决策的安全感。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2. 免费提供1-3年的虚拟地址

对于在中国大陆成立港澳的初创企业,启动时绕不过的就是地址成本,为了减轻港澳创业者的落地成本,GBAA为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提供1-3年的免费虚拟地址,最高可节省投资者3万元的地址费用。

有别于自贸区的虚拟地址,GBAA提供的免费虚拟地址在广州市中心城区,让港澳初创投资者的交通和业务接洽也更为方便。


3. 帮助申请粤港两地的就业创业补贴

至今,粤港两地的政府部门都达成一致,并推出了各项扶持政策,对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提供资助。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香港有「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BUD-发展品牌专项基金」等,广东省有出台《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然后省内各市根据指导精神出具细则,例如深圳前海印发《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黄埔公布《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其他各市,各区也陆续出台补贴细则。

GBAA可以帮助港澳青年创业者,在粤港两地申请创业补贴政策,享受两地政府给予的补贴,最大程度地减轻企业运营的负担。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狂派钱”,吸引港澳青年北上创业就业

经历了过去一年的社会动荡、反复的疫情和长时间停课,香港青年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均受到一定影响,部分香港青年人对个人前景以及社会发展感到迷茫和无助。

为了拓展港澳青年的事业发展,香港政府和广东省政府均推出了多项资助政策,政策覆盖创业、就业、生活、买房等多项补贴。

GBAA为辅助港澳投资项目落地,在www.gbabusiness.cn上梳理了超过100万字的中英文内容,帮助港澳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大陆的政策和投资环境,同时,为减轻投资者的落地负担,GBAA对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免费提供1-3年的虚拟地址,并帮助Ta们在粤港两地申请政策补贴,详情可与我们联系。


GBAA,面对变化,为你赋能,纵使变化永恒,你有粤湾商盟,欢迎关注公众号。


*本文来自粤湾商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根据著作权人要求处理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