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理的特点

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建立管理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宣传手段,最重要的是如何抓落实,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管理制度的严密性、管理制度的慎重性、管理制度的约束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是通过管理制度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此,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

制度管理的特点


制度管理具有以下三种特点:

1.指导性和约束性。

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员工的行为更有效,它能让大多数的员工努力的分担你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没有服从就没有落实,而服从来自于对制度的敬畏感。用纪律和制度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

2.鞭策性和激励性。

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

在职场上,员工们工作久了,总是会感到疲惫的,他们会逐渐变得懒散,这个时候,就需要管理者去想办法激励员工,让员工更有动力去工作。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只要企业能够采取行动,针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设置的足够合理,那么就可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让员工在工作时就像玩游戏一样,感觉根本停不下来!

制度管理的特点


3.规范性和程序性。

任正非说:我们不能靠人来领导这个公司,我们应该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性。规则,就是制度。制度是让人遵守的,不是装点门面的花架子。

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本身要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制度管理的特点


跟踪执行规范管理制度实际上就是执行的信息反馈办法,规范管理制度部门需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矫正不规范行为,同时对制度的适宜性、合理性进行调查。一旦发现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矫正,废除过期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

规范的企业则正是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就充分考虑所有的情形,将可能成为争议焦点的内容加以细化,并用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旦发生争议,这样的规章制度便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可以说,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贯穿于企业管理和纠纷解决的全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