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认识你自己-浅谈思维模型对行为决策的影响

就社会的大多数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型都是固定的。因此,固定思维模型的人(就如同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一样),对某些特定任何事物都会有固定的想法和意见—称之为"成见",并

会根据成见形成固定的应对方法和策略—称之为"思维惯性"。

举例说明:公司要派某某人去办某件事,大家提到某人,首先会在头脑中闪现一个影子,这个人是个实践型的人、理论型的人(动嘴)、性格强硬的、性格温和的,然后在头脑中马上给个判断,这个人办这件事行不行。 如果是去开除一个小人物,那只需要一个性格强硬的人去就可以了;如果是去处理一个大人物,那么更多的需要的是温和、智慧、灵活的处理模式的人。这种就是典型的"成见"定义,"惯性"判断决策。

再举例说明:A对B的思维模型定义是"理论型"、"办事不易成功、失败多",那么无论B与A讨论任何问题、共同处理任何时间,A都会在头脑中不断闪现这些既定的"假定条件"-理论、失败多等等,然后依据此判断如何进行讨论、如何共事。实际上,基于上面的假设条件,所有的结论都是"B你说的都不对,是理论""B你是个loser你说的方法没价值",所以结果就是,讨论不能形成共识、不能共事。

但现实社会和人生的规律是,世界是会变化的,人是会变化的,尤其是善于学习热爱学习的人能够不断迭代自己,如同能够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人工AI",你之前看到的他和过一段时间后认识的他,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但你还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他,这就会造成巨大的思维认知误差,如果是朋友还好,大多不过是相处不那么融洽了;如果是敌人,那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终结者,而你还待在原地。

而历史上,很多聪明人也是利用这人的思维模式缺陷,如孙膑利用庞涓对孙膑的固有认知,使用的增兵减灶的策略,最终将庞涓送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果是朋友,A想破解B的成见,则需要耗费太多的能量和办法,因为人的成见一旦形成,基本上很难改变。要么拉开距离,然后用实践的结果(巨大的反差)改变思维成见。要么用群体的认知改变对B的认知,但需要一大堆的CDEF存在,但核心的是却少不了实践的结果(巨大的反差)。

综上所述,固定的思维认知是人的思维常态,假定-判断-决定-行动是人的固有思维模式,认识到这些,也就基本认识到一个人。从某些人做事的行为、对某些人的看法,可以倒推回一个人的思维认知和思维模式,从而深刻认识一个人(诸葛亮就是这么做的)。而固定思维模式的缺陷可以被对手利用,这是清醒的人都需要注意的。不断学习进化思维,破除固有思维模式,保持清醒、灵活的自我认知,才是一个明智的人。

当前中美市场的表现也可以从群体的认知上来判断

一、2020年初2、3月份的时候,美国市场大跌,中国市场也跟着大跌,这其中有固有的思维认知模式问题,就是美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主力),美国经济(股市)不好中国经济(股市)也好不了。

二、但是随着中国疫情控制的结果展现,又经过2020年二季度、三季度的数据,相信现在的国庆中秋黄金周过去后的数据出来后,不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的数据和事实会逐渐改变大众群体的固定思维认知模型。

最终群体的认知会根据一个又一个的事实,调整为"美国经济不行,不等于中国经济不行""美国疫情控制不好,所以经济恢复不了""中国疫情目前为止控制很好,经济恢复很好是理所当然""中国不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中国,现在中国不仅仅是全球的制造工厂、而且也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自己制造的产品大部分是可以实现自我消化的内循环的,而疫情削弱的世界经济,更需要中国的制造产品和供应"。

中国市场投资群体认知的改变,会导致行为习惯的改变,最终改变决策模型。中国的资本市场大概率走出自己的行情,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好的行业好的公司会继续量增价涨,形成牛股,明星公司。

而中国资本市场表现会进一步影响国际投资者的思维认知决策模型,他们会改变他们的思维决策模式,通过加大对香港市场的投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机制,投资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从而形成历史性的转折。从中长期3-5年看,全球资本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的规模,无论从绝对值还是总占比上来讲,都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而这一切,就是思维认知领域在21世纪20年代在世界最成功的实践。

人啊,认识你自己-浅谈思维模型对行为决策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