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搶糧”,導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

11月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數據顯示,10月份全球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糧價綜合指數創年內最大漲幅(環比上漲3.1%,同比上漲6.0%)。漲幅較大的糧食產品包括糖(同比+9.3%,環比+7.6%)、乳製品(同比+3.5%,環比+2.2%)、穀物(同比+16.5%,環比+7.2%)、植物油(同比+26.5%,環比+1.8%)。

在糧農組織的報告中,將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歸為產量下降和市場需求旺盛。

從以上數據中,大夥可以看出穀物價格的增長最為“恐怖”,同比已經增加了16.5%,環比的7.2%說明勢頭還非常迅猛。

中企海外“搶糧”,導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

再看回國內糧食狀況。

前段時間,淅淅瀝瀝地傳出了關於糧食缺口的新聞,甚至幾度衝上熱點,但最終都被權威部門給否定了。目前的現狀是糧食儲備足夠,大夥大可不必擔憂。

這種說法確實是有根據的,先不說包括黑龍江在內的幾大產糧基地獲得大豐收,就今年我國糧食進口形成的儲量而已,也是倉儲充實。

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前九個月,中國大麥、玉米、高粱和小麥等主要穀物的進口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83.3%,至2086萬噸,預計作物收購量將創歷史新高。

其中今年前九個月中國從美國購買了372.4萬噸高粱,佔美國總出貨量的81%,同比2019年的增長了261%;從法國購買的大麥為108萬噸,相比2019年的61.3萬噸增加了76%。另外從阿根廷、烏克蘭和加拿大的大麥和高粱採購量也增加了50%以上。

法國著名的糧食市場研究機構Cyclope的負責人、經濟學家Philippe Chalmin在一份市場報告中寫道: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穀物進口國,這並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情,畢竟人口基數如此龐大,但沒有想到的是今年速度如此之快,這完全取決於中企飼料和糧食經銷商在海外市場的瘋狂採購。

悉尼的國際貿易經紀公司IKON Commodities的諮詢服務總監奧勒·霍埃(Ole Houe)透露:“中國企業在價格上漲前幾個月就預訂了穀物和油籽船。”

中企海外“搶糧”,導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

從目前各國海關公佈的價格數據來看,美國玉米、俄羅斯小麥和大麥的出口價格上漲了25-30%,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亞、法國和加拿大的穀物出口價格上升了10-20%。

糧食期貨方面,在過去三個月中,芝加哥玉米和小麥期貨分別上漲了25%和17.5%。

鑑於以上數據,包括路透社、彭博社、本津加在內的多家外媒將全球糧食價格上漲歸因於中企在海外的“搶糧”行動。

這種說法似乎依據了市場供求規律,又忽略了市場供求規律。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中企糧商在全球範圍內的海量採購肯定會在短期內增加國際市場的糧食需求,從而刺激出口穀物的價格增長,從這方面來看,是由市場供求規律依據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先從疫情中復甦的國家,任何生產資料的需求都在迅速拉昇,糧食穀物也不例外,畢竟這一產品的功能不僅僅是滿足人類的溫飽,還有其他用途,比如飼料、食品加工原料等等。

從這點上看,先是因為中國本身的糧食需求量比其他國家的增長幅度在上升,從而刺激了進口量,並不是外媒所說的“搶糧”。

中企海外“搶糧”,導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

而且,對於絕大多數糧食出口大國來說,不論是中國買進的大量採購還是糧食價格的上漲,都是佔了好處的,最起碼在停工停產百業待興的時刻,多了一項不錯的出口收入。

所以,與其說是中企糧食的海外採購刺激了全球糧食的上漲,不如說這是某些糧食出口大國在趁機賺取收益,畢竟出口配額和定價權都掌握在糧食所有者的手裡。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