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正由“裝憨”變成“看客”,不得不說是件極其危險的事!

生活中,總有許多人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老喜歡把別人當“憨包”,個人如此,社會亦如此,久而久之,這些“聰明的人”越發地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了。

當人們正由“裝憨”變成“看客”,不得不說是件極其危險的事!

他們為所欲為,總認為別人都是憨的、傻的,壓根不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

於是,他們就放開手腳佔便宜,肆無忌憚地搞貪汙,搞腐化,把一切偽裝得嚴實合縫,總以為別人都看不出一丁點兒破綻。

社會里許多人也順著高呼:你看,一切是多麼地美麗啊!就像皇帝的新裝一樣,似乎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才敢實事求是地說出句實話來。

當人們正由“裝憨”變成“看客”,不得不說是件極其危險的事!

事實果真如此麼,其實不然,這些所謂的“憨包”,他們把一切都看在眼裡,記在心頭。

一時間,“看破、不說破”成了人們裝“憨”的口頭禪。

人們,不是不說破,是覺得說破了也沒什麼作用,於是,大家都在努力地裝著“糊塗”。

當人們正由“裝憨”變成“看客”,不得不說是件極其危險的事!

就這樣,讓“糊塗”腐爛,讓“糊塗”生蛆,最後全變成戾氣釋放出來。

這些戾氣彌散在空氣中,它時時毒害著人們的思想,汙染著人們的靈魂。

大家深陷在戾氣的氛圍裡,抱怨人生,抱怨社會,抱怨一切的不公平。

抱怨歸抱怨,生活還得繼續。於似乎,一部分人爭相著變“聰明”,一部分人沒“聰明”的資本,只能努力地繼續裝著“糊塗”。

“聰明”畢竟是需要條件的,慢慢地,“聰明”的人越來越少,“糊塗”的人卻越來越多……


當人們正由“裝憨”變成“看客”,不得不說是件極其危險的事!

於是,社會就開始變得“糊塗”起來,大家也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慢慢地,這些“糊塗”的人,一部分漸漸充當起“看客”來!

如此,讓我想起了魯迅小說裡麻木不仁的看客:(他們)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

當人們正由“裝憨”變成“看客”,不得不說是件極其危險的事!

現代人在看《孔乙己》時,只會把目光鎖定在孔乙己個人身上,把他當做一個飯後閒談的笑料或冷嘲熱諷的對象——實際上自己已經在現實中扮演著看客的身份了。正如錢理群教授在賞析《孔乙己》時說:“看戲(看別人)和演戲(被別人看)成了中國人的基本生存方式。”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魯迅小說的取材,多采自當時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他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當人們正由“裝憨”變成“看客”,不得不說是件極其危險的事!

魯迅始終是站在愛國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他所做的正在於想塑造一個懂得自尊與自強的民族精神。即使他為病人開藥方,明知會被病人痛打,被碰壁,可他依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所以,魯迅一生都在“吶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