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福乐智慧》所供膳食史料,发掘整理出其中的“治疗性食养法”、“营养性食养法”和“特色性食养法”,这些内容反映了喀喇汗王朝时期人们的膳食键康思想与方法,它们构成了维吾尔民族的健康学基础。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治疗性膳食法

《福乐智慧》对于“药食同源”有深刻认识,认为食物经合理调配能够疗疾,甚至能够替代药物,并对“食疗”运用得十分灵活和辨证。它说:

内热滞积,应立即食用凉性食品,若寒气郁结,热性饮食十分要紧。

若是少壮之年,正值生命之春,多食凉性之物,血脉方能畅通。

若是年过四十,面临生命之秋,多进热性食物,体素调理要周。

年足六十,年华恰如冬日,仅可食用热物,凉食应该弃置。

内里燥、凉,则应摄入湿、热之物,湿、热之物一定可将燥、凉驱除。

假加湿、冷在体中为寒,则应以燥、热之物使之散开。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此膳食法符合“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辨证原则。依据《福乐智慧》上段诗文,可将其食疗方法概括如下:

凉性食疗法

《福乐智慧》说:“假如体素燥热,食物应选凉性”。凉性食品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之作用,属于败火食品。在大臣月圆“血脉不通”病重时,“为他备了冷饮”以清热泻火。

《福乐智慧》用食平疴遣疾,可谓良法。维吾尔先民有几种败火食品,将大米煮熟放进凉水,然后捞出加入砂糖和冰,成为一种凉性食品;”“另一种流质饭食用水、雪、冰之类的东西使其变凉,再给里放上佐料,作败火食用。”

此外,人们为抗击沙漠干热而创造出“麻日节”,节日里饮用一种用冰屑和鸡蛋及冰糖制成的止渴生津的清凉饮料,以达到适应炎热气候、降热免疾之目的。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热性食疗法

《福乐智慧》说:“倘若体素寒凉,则应加食热品”,羊肉为上佳的热性食品,当时人们食羊肉成习,故对羊肉药性了解深刻。

还有一种饭食,即用肉汤煮面片,煮熟后捞起,拌入羊肉、葱头末、大蒜泥,将这种饭称为“纳仁”。“再将山楂和枸杞挤压掺入酸奶中,为了上色加到纳仁里”。

“纳仁”是食疗佳品,枸杞子有红耳坠、血构子之说,山楂有赤瓜实、山里红之说,二者色泽鲜艳,给“纳仁”滴入鲜红色的枸杞子和山楂汁液, 十分诱人,同时也将枸杞、山楂和酸奶的药性融入其中。

根据健康理论分析:拘杞子入肝、肾之经,有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和头晕目眩之效;山植入脾、胃之经,有消食行气、健胃补脾和清除淤血之效;酸奶具有开胃宽膈、补脑催眠和降低血脂之效。

羊肉纳仁营养丰富,能补虚益气和强身健体,但多食则担心引起厚脂肥胖和高血压。故在此中加入山楂、构杞子和酸奶,则能消除这些副作用。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温性食疗法

《福乐智慧》说:“倘若你的体质属于温性,则应凉热搭配,调剂平衡”。

维吾尔先民还喜食一种食物,就是发芽的小麦。被晒干之后磨成面粉,然后弄成炒面或馕之类的东西。凡谷类都能生芽,古人称此为孽米。孽指树木的嫰芽,也指树木被砍伐后生的新芽。

所以粟孽又名粟芽,稻孽又名谷芽,麦孽又名麦芽等。这种食物的作法是将麦粒以水浸透,捞出量筐内,上盖蒲包,经常洒水,待芽长到三到五毫米时,取出晒干研磨成粉,食之。

按照健康机理分析,麦芽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1、脂肪、磷脂、麦芽糖和葡萄糖等,故有助消化之功效。可见,炒面或馕能够消食理气,调治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之症。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特色膳食养生法

酸奶养生法,酸奶是以鲜奶为原料发醇而成,味道醇香浓烈,别具一格。将鲜奶通过发酵还可转化为酸奶酪,这些都是游收人常用的养生食品。

《奠书·高车传》载高车人有一种习俗,在新婚之日“俗无谷,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

《北史·突厥传》记载突厥是“被发左仕,穹隆毡帐,逐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事,食肉饮酪”的游牧人。 每逢传统节日便“马翻取醉,歌呼相对”。

西夏文五言诗《新集金碎掌直文》日:“西夏人骁勇,契丹人迟缓,西藏人信佛,汉族人崇儒,回鹘饮酸乳,山狄食荞饼。”这反映了民族膳食之特点。

《福乐智慧》中几处提及酸奶和奶酪,酸奶依据水加入多少有稠、稀之分,并有酸奶酪、酸奶干和酸奶豆腐等品种。

奶酪及酸奶具有生湿生寒、清胃止渴、补脑催眠、润肠通便、清肾壮阳、通利小便等功效。便秘者喝了碾碎的酸奶干之后即可通便。

这些食物营养丰富,且作用于心、肺、肾、胃,对脾胃积滞、肺虚咳喘均有治疗之效。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葡萄酒养生法,西域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唐时,天宝末进士鲍防在《杂感》一诗中,描述胡人入贡盛况时,曰:“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葡酒。”

11世纪,民间葡萄酒酿制方法简单,甚至葡萄不需加曲种也可自然发酵成酒。喀喇汗王朝之地是丝绸之路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必经之地,一直有酿酒和饮酒习俗。

葡萄酒是饮料,在酒中加入药材,成为药酒,即为药物,维吾尔先民益身壮骨的“龙膏酒",曾流行于内地。

龙膏酒是维吾尔先民御寒爽神的滋补剂,西域回鹘医药司炮制成龙膏酒,献于顺宗帝。龙膏酒非一般葡萄酒,新疆自古就有龙骨化石,因含大量碳酸钙、磷酸钙及少量铁、镁等无机盐,故炮制后黑如纯漆。由于龙骨具有安神镇静作用,葡葡具有清血润肠之功效,饮后自然神爽。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福乐智慧》重视饮食与健康之关系,叙述了何者当食、何者不当食。瓜果菜蔬、五谷杂类、鸟兽肉鲜等食物种类繁多,尤其强调食啖鲜肴,务令简少。

从健康角度看,长期吃气厚性腻食物,易生湿生热、损伤脾胃,而脾胃受损,则消化功能失常,易引致疾病生成。

《福乐智慧》强调膳食养生是不杂(不乱吃)、不贪(不过量)、不粗(饭食要精)、不腻(避免腥肥肉类)、取益人者(根据体素取食)。

从《福乐智慧》中,探获一则弥足珍贵的信息,即维吾尔族先民很可能由《福乐智慧》开始建立了膳食健康管理制度。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于是,《福乐智意》在讲述膳食健康管理制度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建立严格的御膳监选拔制度,御膳监承担者要忠实可靠。因为“御膳监倘若不可靠或者不贤,饭菜就会给国君带来危险”。

二、建立严格的御膳监饭食操作制度,此制度即洁净,“食物不洁,怎入口中?食物干净,方能愉快享用”。

三、建立严格的御膳监行为规范制度,制定御膳监行为文明守则,要求御膳监“举止要符合礼度规矩,出入于殿前要目不斜视”。

由此分析,11世纪的喀喇汗王朝时期,有类似于“食医”的御膳监官职和专科设置的膳食管理制度,还有为国君服务的御膳房,其膳食健康保障体系已初具规模。同时说明御膳监并不仅仅是经管膳食,而且担负“国君的危险会来自食物,吃喝时绝不可麻痹随便”的防御疾病的职责。

同时,此证可能说明在《福乐智慧》之前,维吾尔族先民尚无明确的膳食健康管理制度,故成为国王困惑之问题而向大臣贤明提出,较为规模的膳食健康管理制度由《福乐智慧》产生时期方建立。

食治为先,药治为后,《福乐智慧》带你走出健康误区步入福乐生活

就饮食而言,食物有其食性;就养生而言,食物有其预防性;就疗疾而言,食物有其药性,用食物养生、防病、治病谓之食养或食疗。

《福乐智慧》亦强调“食治为先,药治为后”思想,并列数了维吾尔族先民常用饮食以及葡萄、酸奶、葡萄酒等就地取材之食,形成了民族特色突出的“膳食养生”方法。

这些以食物入药发挥食养作用的方法,对于《福乐智慧》所载40余种病症,对于食物寒热温凉属性以及膳食养生的健康价值知悟颇深,极为重视。

《福乐智慧》实践了“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于存生也”的生存要义。

《福乐智慧》宣扬了“处处应该珍惜自己,吃喝不可麻痹随便”的膳食养生思想、“视人之体素而挑选食物”的膳食辨证疗疾方法、“要节制食欲,以免染病”的膳食防御手段,这些膳食健康思想在助益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