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七十一中的毕业生回忆学校当年“在外”岁月

大连七十一中的毕业生回忆学校当年“在外”岁月

大连七十一中校舍

大连市第71中学是大连市西岗区的一所普通的中学,是一所初中。它坐落于大连著名旅游景点——俄罗斯风情街的南侧。

71中学目前所使用的校舍是2001年建成的,到现在已经有18年了。其实,在2001年之前,71中还没有这个校舍,最早是很老的教学楼,只不过那栋老教学楼被定为危楼,在1999年被拆除了。之后,该校的师生便开始经历了“在外漂泊”的岁月。

本人作为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正好经历了那段漂泊岁月,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71中老校舍

1998年的秋季开学时,本人上初中。那时候,71中还是老校舍,只有两、三层楼,而且是红砖楼,不过,层高很高,窗户也很大。教学楼里,不论是教室还是走廊都有地板。班级的门都是刷漆的木门。记得初一上学期,我们班主任还挑了几个男生给班级地板刷漆。我作为男生主动请缨,和总务处的老师以及班级其它的几名男生给班级地板刷漆。

由于教学楼比较老旧,所以,出现些问题和某些不便是难免的。

老房子,有时会漏雨。

记得有一次下雨,我们班就漏雨了。当时,漏下来的雨滴正好落到班主任老师要批改的作业本上。作为当时班主任老师唯一的“老对儿”(大连话管同桌叫“老对儿”,初中时是一名同学一张桌子,由于我长得高,在班级的后面,巧的是当时班主任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我旁边,我俩就成“老对儿”了),我马上义不容辞地把桌子搬到离雨滴下落处稍微远些的地方,用抹布并把桌上的水擦干净,旁边有位男生也帮忙收拾。

老房子除了漏雨,还有最闹心的就是不方便,尤其如厕

那时,71中的厕所都是室外的旱厕。是用砖头垒的那种简易厕所,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味道特别大,而且还没有灯。

初中生,尤其初三,一般都有晚课。当晚课上得比较晚时,有些初三的学生不愿去旱厕,直接找了一个地方“方便”。这些人方便的地方恰恰是我们班的清扫分担区,我们清扫不但要扫,还要当“铲屎者”。这种活儿一般都不乐意干,基本都是通过“石头剪子布”来决出胜负,找最终负者去干这个活儿。

初中上学期放暑假前,我们便听说了学校老校舍要拆除的消息。于是,在寒假还没有放完时,同学们就到学校,收拾各种东西,准备搬家。

来到原6中的老校舍

学校搬家了。当时,71中的师生被分流了,一部分学生(初三的师生)被搬到了西岗中学,另一部分学生(初一、初二的师生)被搬到了当年大连6中使用过的老校舍(应该是目前西岗区的大同小学)

那个老校舍应该是多年没用了,里面一种灰乎乎的感觉。蛛网在角落里到处都是,班级的门有的玻璃都破了。

这个校舍真的还没有71中以前的校舍好,很多同学都显得比较失望。不过,没办法,临时教学楼,别想那么多了。寒假临近结束的前几天,全校师生都帮忙搬家。3月1日,学校正常上课了。

这个教学楼的厕所其实也是旱厕,也得将就。无所谓了,对71中的师生来讲,旱厕早已习惯。

由于71中的学生大多本学区内,离原校址较近,突然搬到长春路,订月票是难免的。那时,大多数学生订的是706路(现在的40路)的月票,一到放学时间,706路长春路车站便有很多初中生上车,不用问,大都是71中的。

那个时候,学生月票是一个季度的,也便宜,才33元。不过,这东西经常丢。那时,很多学生抓住了公交司机查票不严这个漏洞,上车时借别的学生的月票时,上车后马上把月票扔给那名同学。而且,那时,有的学生票花画得也很像,仿得也比较逼真。

71中的学生在那时的6中学生看来就是外来者,那时两个学校的学生离得虽然近,但是,基本不打招呼,连6中的操场71中的学生也不能用。所以,那时的体育课只能去周边上。一上体育课,班级学生就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去人民广场上课。那个时代,大连某些没有操场的学生会占用马路,形成所谓的“马路操场”,而我们直接把人民广场当常规体育课上课地点也是很不一般了。估计现在那么干,可能学生的安全都成问题了。

在人民广场上体育课,虽然正常的教学任务很难进行,但是,活动上却自由了。踢毽球的,跑着玩儿的,坐着唠嗑的,丢沙包的,甚至还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玩“网式足球”。当然,我们班体委也在某次上体育课时自己“作”,掉到水池里,成了“落汤鸡”。这个故事成了很好的题材,被我们班的一名同学写进了作文里,让语文老师在全班作为范文朗读。

那个时期的体育课应该是最快乐的。

我在这里度过了初一下学期,但是,在初二上学期没过完时,学校再次搬家。据说原因是因为“6中那个老校舍没暖气”。在这种情况下,71中的师生们再次搬家。那时,初三的学生已经搬到西岗中学了,而初一、初二的学生则搬到了“丰源山庄”(此处曾经作为34中的分校,目前校舍闲置)。

丰源山庄岁月

丰源山庄的这个校舍是新的。71中的师生是不是第一批客人我不清楚,但是,我的感觉是这里比6中那个旧校舍好多了。尤其是冬季,暖气烧得足,显得很暖和。

而且,这个校舍周围是居民区,环境很幽静,是比较适合学习的。但是,位置也算比较偏吧。那时,很多学生订的月票是两条线路:27路和403路。即使是27路,到三元街车站下车后仍然要走一段才能到学校。

那时上体育课,由于学校有自己的操场,所以,不用非得往外跑。不过,我们那时的体育课也有几次被体育老师带到外面去上。由于丰源山庄周围有山,所以,我们上课也会上山。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丰源山庄的山可以直通到石道街的英雄纪念公园。

当然了,最不一般的是这里我好像得到了某种暗示。

记得有一次,我吃完午饭后去外面溜达,当溜达到胜利路隧道(当时胜利路有隧道,现在已经拆除了)时看到一个学校。当时,我很纳闷,这是哪个学校?看了一眼,未来便成了这里的人。这个学校就是大连36中,在一年后的中考搏杀中,我考到了这里。

初二下学期,71中全校的师生听到一个好消息:新校舍盖好,可以在新学年开学后投入使用了。不过,可惜的是那些在西岗中学的初三学生,他们再也没法享受71中的新校舍了。

进入新校舍,返回原点

初三时,71中的所有师生搬进新校舍。可惜,那些初三刚毕业的学生是无法享受新校舍了。刚到初三,我们的班主任也换了,换成了一名男老师。这一年用自己的“铁腕”手段把我们班的男生好一顿“修理”。而由于回到了当年那个地方,所以,再也不用订月票,再也不用劳师远征了。享受了一年新校舍后,我也毕业了,于是,我们班级的相关师生留下了毕业照

大连七十一中的毕业生回忆学校当年“在外”岁月

本人的初三毕业照

初中三年,经历了四个校舍,这种经历应该比较少见。想想我们那时的学生,虽然是独生子女,却很能吃苦。虽然这么折腾,但是,中考时的成绩依然很不错,为71中争得了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