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七十一中的畢業生回憶學校當年“在外”歲月

大連七十一中的畢業生回憶學校當年“在外”歲月

大連七十一中校舍

大連市第71中學是大連市西崗區的一所普通的中學,是一所初中。它坐落於大連著名旅遊景點——俄羅斯風情街的南側。

71中學目前所使用的校舍是2001年建成的,到現在已經有18年了。其實,在2001年之前,71中還沒有這個校舍,最早是很老的教學樓,只不過那棟老教學樓被定為危樓,在1999年被拆除了。之後,該校的師生便開始經歷了“在外漂泊”的歲月。

本人作為這個學校的畢業生,正好經歷了那段漂泊歲月,願與大家一起分享。

71中老校舍

1998年的秋季開學時,本人上初中。那時候,71中還是老校舍,只有兩、三層樓,而且是紅磚樓,不過,層高很高,窗戶也很大。教學樓裡,不論是教室還是走廊都有地板。班級的門都是刷漆的木門。記得初一上學期,我們班主任還挑了幾個男生給班級地板刷漆。我作為男生主動請纓,和總務處的老師以及班級其它的幾名男生給班級地板刷漆。

由於教學樓比較老舊,所以,出現些問題和某些不便是難免的。

老房子,有時會漏雨。

記得有一次下雨,我們班就漏雨了。當時,漏下來的雨滴正好落到班主任老師要批改的作業本上。作為當時班主任老師唯一的“老對兒”(大連話管同桌叫“老對兒”,初中時是一名同學一張桌子,由於我長得高,在班級的後面,巧的是當時班主任老師的辦公桌就在我旁邊,我倆就成“老對兒”了),我馬上義不容辭地把桌子搬到離雨滴下落處稍微遠些的地方,用抹布並把桌上的水擦乾淨,旁邊有位男生也幫忙收拾。

老房子除了漏雨,還有最鬧心的就是不方便,尤其如廁

那時,71中的廁所都是室外的旱廁。是用磚頭壘的那種簡易廁所,冬天漏風,夏天漏雨,味道特別大,而且還沒有燈。

初中生,尤其初三,一般都有晚課。當晚課上得比較晚時,有些初三的學生不願去旱廁,直接找了一個地方“方便”。這些人方便的地方恰恰是我們班的清掃分擔區,我們清掃不但要掃,還要當“鏟屎者”。這種活兒一般都不樂意幹,基本都是通過“石頭剪子布”來決出勝負,找最終負者去幹這個活兒。

初中上學期放暑假前,我們便聽說了學校老校舍要拆除的消息。於是,在寒假還沒有放完時,同學們就到學校,收拾各種東西,準備搬家。

來到原6中的老校舍

學校搬家了。當時,71中的師生被分流了,一部分學生(初三的師生)被搬到了西崗中學,另一部分學生(初一、初二的師生)被搬到了當年大連6中使用過的老校舍(應該是目前西崗區的大同小學)

那個老校舍應該是多年沒用了,裡面一種灰乎乎的感覺。蛛網在角落裡到處都是,班級的門有的玻璃都破了。

這個校舍真的還沒有71中以前的校舍好,很多同學都顯得比較失望。不過,沒辦法,臨時教學樓,別想那麼多了。寒假臨近結束的前幾天,全校師生都幫忙搬家。3月1日,學校正常上課了。

這個教學樓的廁所其實也是旱廁,也得將就。無所謂了,對71中的師生來講,旱廁早已習慣。

由於71中的學生大多本學區內,離原校址較近,突然搬到長春路,訂月票是難免的。那時,大多數學生訂的是706路(現在的40路)的月票,一到放學時間,706路長春路車站便有很多初中生上車,不用問,大都是71中的。

那個時候,學生月票是一個季度的,也便宜,才33元。不過,這東西經常丟。那時,很多學生抓住了公交司機查票不嚴這個漏洞,上車時借別的學生的月票時,上車後馬上把月票扔給那名同學。而且,那時,有的學生票花畫得也很像,仿得也比較逼真。

71中的學生在那時的6中學生看來就是外來者,那時兩個學校的學生離得雖然近,但是,基本不打招呼,連6中的操場71中的學生也不能用。所以,那時的體育課只能去周邊上。一上體育課,班級學生就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去人民廣場上課。那個時代,大連某些沒有操場的學生會佔用馬路,形成所謂的“馬路操場”,而我們直接把人民廣場當常規體育課上課地點也是很不一般了。估計現在那麼幹,可能學生的安全都成問題了。

在人民廣場上體育課,雖然正常的教學任務很難進行,但是,活動上卻自由了。踢毽球的,跑著玩兒的,坐著嘮嗑的,丟沙包的,甚至還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玩“網式足球”。當然,我們班體委也在某次上體育課時自己“作”,掉到水池裡,成了“落湯雞”。這個故事成了很好的題材,被我們班的一名同學寫進了作文裡,讓語文老師在全班作為範文朗讀。

那個時期的體育課應該是最快樂的。

我在這裡度過了初一下學期,但是,在初二上學期沒過完時,學校再次搬家。據說原因是因為“6中那個老校舍沒暖氣”。在這種情況下,71中的師生們再次搬家。那時,初三的學生已經搬到西崗中學了,而初一、初二的學生則搬到了“豐源山莊”(此處曾經作為34中的分校,目前校舍閒置)。

豐源山莊歲月

豐源山莊的這個校舍是新的。71中的師生是不是第一批客人我不清楚,但是,我的感覺是這裡比6中那個舊校舍好多了。尤其是冬季,暖氣燒得足,顯得很暖和。

而且,這個校舍周圍是居民區,環境很幽靜,是比較適合學習的。但是,位置也算比較偏吧。那時,很多學生訂的月票是兩條線路:27路和403路。即使是27路,到三元街車站下車後仍然要走一段才能到學校。

那時上體育課,由於學校有自己的操場,所以,不用非得往外跑。不過,我們那時的體育課也有幾次被體育老師帶到外面去上。由於豐源山莊周圍有山,所以,我們上課也會上山。從那以後我才知道,原來豐源山莊的山可以直通到石道街的英雄紀念公園。

當然了,最不一般的是這裡我好像得到了某種暗示。

記得有一次,我吃完午飯後去外面溜達,當溜達到勝利路隧道(當時勝利路有隧道,現在已經拆除了)時看到一個學校。當時,我很納悶,這是哪個學校?看了一眼,未來便成了這裡的人。這個學校就是大連36中,在一年後的中考搏殺中,我考到了這裡。

初二下學期,71中全校的師生聽到一個好消息:新校舍蓋好,可以在新學年開學後投入使用了。不過,可惜的是那些在西崗中學的初三學生,他們再也沒法享受71中的新校舍了。

進入新校舍,返回原點

初三時,71中的所有師生搬進新校舍。可惜,那些初三剛畢業的學生是無法享受新校舍了。剛到初三,我們的班主任也換了,換成了一名男老師。這一年用自己的“鐵腕”手段把我們班的男生好一頓“修理”。而由於回到了當年那個地方,所以,再也不用訂月票,再也不用勞師遠征了。享受了一年新校舍後,我也畢業了,於是,我們班級的相關師生留下了畢業照

大連七十一中的畢業生回憶學校當年“在外”歲月

本人的初三畢業照

初中三年,經歷了四個校舍,這種經歷應該比較少見。想想我們那時的學生,雖然是獨生子女,卻很能吃苦。雖然這麼折騰,但是,中考時的成績依然很不錯,為71中爭得了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