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民以食為天”,然而“食”總要配上一口好鍋。上千年來,華亭市安口鎮古老的傳統砂器手工製作技藝代代相傳,一直沿傳至今。華亭市安口鎮位於隴東山區,汭水源頭,這裡氣候宜人,交通便利,有著豐富的坩泥、陶土、煤炭等豐富資源原料,勤勞智慧的華亭安口鎮的人們在這裡製作砂器。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說起安口砂器,還得從遠古歷史和生產技藝來說它的發展和實用價值。安口砂器是陶器的一個分支,在古時被稱為黑陶,而安口砂器自秦時起就已產生。安口砂器的主要原料坩泥產於安口高山,因坩泥所制器皿透氣性強、無毒害物質、所盛食物不腐壞等特性,深受本地及周邊百姓喜愛。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兩千多年來,砂器對本地文明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隴上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時期又迎來了砂器製作的新高潮,當時流傳“帶著銀元來安口,帶一馬車砂鍋回家”的說法,雖然匪亂荒旱時有干擾,但技術發展較快。饑荒年代,有河南、山西等外地饑民流落此地,帶來了新的技術和工藝,加之資本家相互競爭,加快了安口砂器發展的步伐。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安口砂器的製作基本上沿用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方式,其產品精緻、獨特、不重複。安口砂器的製作原料主要有坩泥、陶土、煤渣為主料。製作工具主要有輪子、板錘、繩子、刀片、模具、底坐、草墊、邊模、鐵鍋蓋、籠蓋、鐵棍、鐵釵等。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製作過程非常講究,首先是和泥,工匠們先把坩泥料粉碎取磨,煤渣粉碎取磨,按比例加水混和均勻成泥;然後是踩泥,用腳踩,直至把整塊泥踩完,次數越多,泥就有了柔勁好做活;第三道工序是製坯,一個人操作先撥動輪子,使其轉動後,再在輪上把泥製坯;第四道工序是上釉,備好白釉土、黃釉土原料,分別放到兩個水缸中攪拌,待土塊溶解後沉澱留取釉液,先上一層白釉子,晾乾後再上黃釉子,上釉時速度要快,這樣釉液薄厚才均勻;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燒製,燒時把坯放進爐窯,燒到溫度大約1000度時,乘熱把砂器挑出,快速放入煤窩,扣在鐵鍋蓋下焐約半小時再取出,這樣燒製的成品就會發亮,保證色澤和質量。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安口砂器產品主要有砂鍋、暖鍋、砂壺、燉罐、藥鍋等器皿。這些器皿精緻獨特,集健康、綠色、環保、養生於一體,深受當地或周邊百姓的喜愛。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安口砂器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它與當地的民俗文化關係極為密切,廣泛地反映了人類的社會生活、世態人情和審美觀念、審美價值、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代表著安口的文明發展歷程,也是時代的象徵和歷史的見證,不僅對本地的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而且對考察安口的人文歷史有著較大的價值。如今,安口砂器已經完完全全深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三餐用具離不開砂器,家裡日常擺設也離不開砂器,其前景一片光明。

非遺傳承人展播

甘谷道情之安友仁

看點丨令人震撼!安口砂器身經百鍊

安友仁71歲,甘谷縣大像山鎮東關街人。近年來,積極參與甘谷大像山天爺殿上九會、六峰鎮覺皇寺廟會、大像山王母誕辰廟會道情展演。利用“大像山民俗文化旅遊節”“三月八”春遊會等傳統廟會,多次組織了甘谷道情公益性演出活動。組織成立甘谷道情協會,吸收會員多人,舉辦道情培訓班,傳徒授藝。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甘谷道情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