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爱迪生”

“我不是爱迪生”

剧照《阿甘正传》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儿时听老师讲,听父母讲,早已传遍千万家,千百次的实验,千百次的失败,最终成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小时候不觉得,好像坚持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失败过后再来,好像人人都可以,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长大后,发现坚持不是一个简单词语,而是一个过程,一段心旅路程,最近在学车,挂科挂到怀疑人生。

科一很简单,一次过,想着科二也不过如此,结果挂了三次,熄火,溜车,乱用灯光,超时,各种问题。

失败后十天后再次约考,当时不解,为什么等那么久,据说,是让学员调整心态,平复心绪。

接下来进入疯狂的练车模式,赔笑脸,装孙子,窗口服务人员像是脾气暴躁的机器人,阴沉的脸颊,瞪圆了双眼,“身份证,现金,只收现金,只收现金”。好像买课时的人,咨询的人就是傻子一样,绝不和你多说一句话,随处的白眼,原以为心里强大的我,也有些受伤。

一起练车的小伙伴一把过,那一刻真的怀疑自己的智商,即将崩溃时,机器传来“考试合格”,四个字让我泪如雨下,明白那些考试通过的朋友们为何蹦蹦跳跳。

接下来是科三,人人都说科三简单,可我却挂了,有个热心大姐,一路向我传授经验,询问挂科的原因,我能说什么呢,硬着头皮说,“熄火了”。大姐一脸不可置信,继续传授经验,我不想听,可也不能把大姐赶下车,她继续眉飞色舞,我继续套拉着脑袋。

十天后,约考成功,考试前又去练车,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又挂了,没有熄火,第一圈速度太慢,第二圈路口没有停车瞭望。

下车,刺目的阳光狠狠的戳在我身上,火辣辣的疼,不免有一些寒暄,“过了吗?挂哪了?”各种声音,勉强作答,有些沮丧,有些难过。

骑单车去地铁站,结果单车运营商给我发来短信,说我违规,停错了地方,扣了两元钱,看着马路牙子上停放着一排排共享单车,开始怀疑,要停在哪里呢,难道不能与它们“同流合污”?

不知为何爱迪生的名字跑进我脑袋里,千百次的实验,千百次的失败,他是怎么调整的?可能,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爱迪生。

想得入迷,没有进站,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路过一家中学,赶上放学,瞬间热闹起来,我悲伤的模样,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他们防备的眼神,好似我是一颗炸弹,随时会伤害到他们的孩子。

瞬间释然,考试嘛有及格就有不及格,从小学到大学,考的试还少吗?上百次总是有的,当然,他们防备的眼神吓到我,拍拍胸口,幸好,不是高考时刻……

最近,迷上一档少儿节目“了不起的孩子”,讲述一群年均六、七岁的孩子,各怀绝技,登台表演,有歌唱,有表演,有舞蹈,有体操,有弹弓,有射击,有魔术。

他们有童真,有梦想,有偶像,和普通孩子无异,不同的是,他们不单单迷恋偶像,而是一步步向偶像靠近。

节目中有一个八岁的男孩儿,在看过周润发一系列赌神电影,迷上了他,练就一项绝技,把扑克牌化身“利器”,轻松削断一根黄瓜,香蕉,还可以切西瓜,连飞行的苍蝇都可以击中,现场版的切水果,引起现场阵阵掌声,惊叹声。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应该有过失败,有过沮丧,有过放弃,但,最终坚持下来,可能,“爱迪生们”是一样的,不分年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