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這造型看不出是大理火車站

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下關風


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上關花


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蒼山雪


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洱海月


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這是洱海公園裡的圖騰柱


入住的酒店就在大理火車站附近,火車站被裝飾成了大理的一個門面,大門前先是一尊中國旅遊業的標誌——馬踏飛燕,然後是連續四組的石雕——風花雪月,用的都是一男一女的造型,趁著大家還沒上車的時機,快速走過,將這些石雕一一攝入。

以前聽那首歌曲“滄海笑,滔滔兩岸潮”,總是潛意識地以為是蒼山和洱海在笑,然後是潮水滾滾。上午車輛特意在洱海南邊的公園做個短暫停留,算是體驗這方圓幾十公里的景區吧。為什麼把湖泊叫做海,雲南這邊是這麼解釋的,因為這裡離海遠,以前見過海的人少,所以大一點湖就叫海以顯示它的大,只是滇池比洱海的面積要大,而云南人為什麼又叫它是池了,是不是應當叫做滇海和洱池比較合適呢。其實如果續上前段時間搞笑的一段交警與雷人司機的對白更容易解釋的通:交警:喝酒了?雷人:沒!交警:怎麼有酒味?雷人:喝了杯啤酒。交警:啤酒也是酒!雷人:請問蝸牛是牛嗎?交警:不是。雷人:請問醬油是油嗎?交警:不是。雷人:新娘是娘嗎?交警:不是。雷人:網蟲是蟲嗎?交警:不是。雷人:洱海是海嗎?交警:不是。雷人:啤酒是酒嗎?交警:不是。雷人:這就對了!交警:崩潰。不必較真,姑且當做這裡的人對大海深愛吧。


沿著湖邊的長廊走上一圈,遠處的山頂上矗立著眾多的風力發電機。“風花雪月”的大理以“風”為首,風電項目也落戶這裡的山頂上,說這裡是全國海拔最高和雲南第一個風電場,如今的“下關風”已經從風景演化為為現實民生服務的東西。只是咱們還是很清楚,風電儘管號稱無汙染的能源,但風電項目佔用的土地面積巨大,從這個角度而言也未必是十全十美的,好在這裡的高地上也長不出什麼作物,算是地盡其用吧。

一望無際的洱海微波漣漪,熱情地擁抱著我們,太陽剛剛升起,在陽光的映照下越發嫵媚。高原的天空是沒有汙染的,深藍色的天空連著陽光照耀下有點發紅的山頭,然後是綠色的植被,有點發黃的建築,再往下又是深藍的洱海,層次格外分明。

蒼山雪,洱海月,隨著這些年氣溫的升高,下雪量越來越少了,今年的大理還沒下雪,所以別指望看到蒼山雪了。而關於洱海月呢,白族流傳著多種傳說,說天宮的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助漁民們多打魚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多打魚。從此,那面寶鏡就在海底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洱海月為什麼明亮?其實就是因為水質純淨,透明度高,反光極強;加上湖面塵埃較少,使得水天相映,蒼山有雪時倒映在洱海中,與冰清玉潔的洱海月交相輝映,構成銀蒼玉洱的一大奇觀。只是到了如今,在絕大部分時間裡的絕大部分遊客是看不到這樣的景觀了,只能是旅遊促銷的一種宣傳噱頭吧。

在這裡遠望蒼山,19座山脈如同一條條斜線在風和日麗的陽光下顯得晶瑩嫻靜,蒼山上有幾十種杜鵑,只是沒有機會欣賞,蒼山還孕育了大理石,這種石頭在世界許多地方都有,而由於它在這裡開採最早,因此全世界這種類型的石均稱為“大理石”。

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百二山河也有故事,請看全文


彩雲之南——銀蒼玉洱


大理高速出口處對著的大樓,據說有衝,所以整了許多風車轉運


上車,繼續前行,忽然發現有處“百二山河”的牌坊,導遊也弄不清楚,回來查閱資料,原來是明嘉靖年間遭貶謫的四川狀元楊慎 (升庵)去保山途經大理時題寫的。戰國時期有“百二秦關”之稱,“百二秦關”或“百二雄關”在那個年代通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秦國領地。漢代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用“秦孝公據崤函之固”來說明秦國憑藉崤山和函谷關的天險立國。此後常被後人作為形容一個地區地勢險要的典故來引用。“百二山河”大概就是指這裡的險要地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