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私人感情?還是暴力行為?

近幾年來,關於“婚姻”的新聞屢見不鮮,部分人漸漸意識到,婚姻中的許多問題並不僅僅是“親密關係問題”這麼簡單。隨著電影《婚姻故事》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更是將一系列“親密關係”的問題推向了大眾面前。

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我因為一直以來都在關注關於女性傷害的問題,也多多少少有關注過這方面的問題。在親密關係中,女性受到的傷害不如一般情況那樣容易甄別,有時候甚至連本人都沒有察覺。最近觀看了《婚姻故事》,讓我對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認識。

處處伏筆 經典之作

影片講述了結婚多年並育有一子的戲劇導演查理和女演員妮可因工作分居而不得不走向離婚的故事。在這場為了爭奪撫養權的離婚拉鋸戰中,導演為我們展現了關於愛情、婚姻和家庭真實感人的細枝末節,十分牽動人心。

這部電影在開篇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通過回憶和獨白介紹了兩個主人公後,第一個引入的現實人物,既不是他們的父母,也不是他們的朋友,而是一個陌生的第三方——婚姻調解員。在片中,這種第三方的存在,對於劇情的發展和主題的描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佔了極大篇幅,從而把一個屬於夫妻之間的婚姻故事,延伸到了公開的社會層面。尤其是律師之後的介入,也讓影片主題愈發明確,同時向觀眾和主角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相愛,卻毫無意義?

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順著這個主旨,引發觀眾的思考,從而使觀眾帶著獵奇,抑或些許代入感的心態去觀賞這部電影,生活細節,以及感情線索、糾紛等等,讓人感覺真實且有認同感。

影片中有兩個小細節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一個是:律師在法庭上口若懸河,夫妻二人眼睜睜地看著原本只屬於兩個人的婚姻,以及隱私的事情被律師拿出來當作展現自己才華的“工具”,他們臉上尷尬的表情,讓我不由得思考一個問題:離婚真的是兩個人的事嗎?

第二個細節是在影片最後,導演再次強調了那2秒鐘的一見鍾情,以及那句:就算愛他已經毫無意義,我今生還是會愛著他

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我們經常說,愛情敗給了生活。愛情所抗爭的不僅是腦內的多巴胺與內啡呔的交替,或是日復一日的枯燥與爭吵,而是在與支撐著現代婚姻體系的整個社會抗爭。

關於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在影片中,妮可是弱勢的一方,也許因為她“在見到查理兩分鐘以後就愛上了他”;也許因為當時她更想結婚,而查理並不那麼想結婚;也許因為她是女人,而社會對女人(特別是親密關係裡的女人,也就是妻子和母親)的要求總比對男人高得多——父親只要能陪孩子玩玩就值得稱道,而母親的任何小瑕疵都能被指控為不稱職。

查理和妮可在故事一開始正在進行調解,可見此時的主導權依然在查理和妮可手中,雙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提出要求並選擇是否接受。但律師的出現,卻標誌著雙方逐漸失去了對這件事的主導權,把婚姻交給了陌生卻擁有裁判權的第三方。這或許也是查理堅持不找律師的原因之一。他和妮可始終認為婚姻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誰都不想更復雜,更難堪,所以離婚這件事也應該在兩人之間解決。雖然妮可面對律師時才第一次完整說出她試圖離婚的原因,但其實妮可一直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明白自己依然愛著查理。

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影片中不斷呈現著兩人接觸時的細節:妮可驚異於當時對著母親和妹妹做出的一番表態,在見到查理時卻變得不堪一擊,甚至一直試圖想拿回離婚協議書。當查理不知道點什麼的時候,妮可依然可以當著律師的面毫無顧忌地為查理點一份不要希臘沙拉醬的希臘沙拉。尤其是當查理當著妮可的面咒罵妮可之後,她依然會撫慰查理,而不是摔門離開。如果說前面的一切都是理智下多年生活養成的習慣,那麼這段失去理智的爭吵與和解背後,就不僅僅是習慣那麼簡單,反而是對另一方的理解和信任,而信任與理解,也正是愛情的基石。

諸如此類的愛情碎片參雜在這部以離婚主題的電影中,多少顯得矛盾。以往的電影,總是把愛情與婚姻相聯繫,抑或單一地講述婚姻,愛情。人們在婚姻中的結合與離別,也多少把婚姻和愛情等同起來。

類似於另外一部同類型的影片《阿黛爾的生活》花了大量的篇幅來敘述兩人如何相識相愛,接著又是如何被阻隔在了婚姻面前,但阻礙她們的,同樣並非愛情,也不是來自父母的阻力。而是各自的生活背景,這個背景包括交友圈,文化層次,個人理想等諸多方面,概括而言就是我們每個人背後的“社會”。

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婚姻故事的背後 愛與權力的角逐

妮可和查理兩人圍繞著離婚這一話題延展出的生活中的細節是影片的一條明線,而“權利”是潛藏在影片明線之下的另一條脈絡。不管我們多不想承認這個事實,任何親密關係歸根結底都逃不開權力關係。《婚姻故事》中所展現的正是在現有權利結構下女性的覺醒和男性的不自知與對女性覺醒的不適應,以及這兩者帶來的不可調和的衝突。

近期女性覺醒的代表人物我想大家都知道,周揚青。她在被“浪費”了九年的青春之後,終於覺醒,壯士斷腕,結束了這段不值得的愛情。這件事本身沒什麼,而讓我驚訝的是,很多男性對這件事的看法。在周的帖子下面,奇葩留言層出不窮,基本言論直指周想毀了羅,認為感情是私人的事,不應該拿到檯面上去說,認為她在報復。

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更令我覺得心驚的是,同樣的言論同時出自許多女性之口,甚至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女性代表。我認為,男性的不自知乃千百年來思想教育與社會發展的結果,而女性自己擁有這樣“沒得救”的三觀,讓我覺得心寒。自己都不覺醒,如何讓男人覺醒呢?

最可怕的不是男權主義,而是女人擁有男權社會的思想。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句話: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但現實往往就是,女人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成為了侵害另一名女性的幫兇,比如對周揚青這樣的言語傷害。

親密關係不是暴力行為的擋箭牌

親密關係與婚姻中的權力不對等的行為其實屢見不鮮。出軌、家暴、冷暴力等,我們經常在新聞,甚至有時就是身邊的人口中聽到這些事情。

具有私密性、隱蔽性的家庭關係,長期以來被視為法外之地。一方面,建立在“三綱五常”傳統文化基礎上的家庭倫理秩序,導致夫妻和代際間的暴力行為被視為家務事;另一方面,“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使絕大多數家暴受害者不願意從家庭外部尋找保護力量,導致受害人逆來順受或走向極端,而家庭之外的人也往往不願意干涉。

這讓我想起之前的網紅宇芽事件。她的情況還沒那麼糟糕,因為她尚未和施暴人結婚,而試想與沱沱擁有實質婚姻關係的幾位前妻,那可就是苦不堪言了。但在最後結束採訪時宇芽自己也說了,他的那幾位前妻覺得十分抱歉,如果當初勇敢的站出來,也許今天不會有宇芽受害的事件。

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親密關係絕對不是暴力行為的擋箭牌。

我認為,除了司法的介入,更多的是還是應該不斷去改變大眾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家暴、出軌等問題,不僅僅涉及法律底線,更是挑戰社會公序良俗,絕對不是一句“家務事”可以輕描淡寫帶過的。

在婚姻或者親密關係中,我覺得對於渣男,或者家暴,果斷結束關係,不要拖泥帶水。必要時勇敢的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一段感情是否合適,其實大部分人自己心中都非常清楚,切忌被愛情迷惑雙眼。當然,若沒有發生原則性事件的婚姻,要嘗試著去溝通,去珍惜。

《婚姻故事》這部電影我推薦大家都可以去看看,它對親密關係的解讀真的非常值得思考。而我也會考慮在接下來的創作中寫寫有關這方面的故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觸動和思考。

陳忱觀《婚姻生活》有感:親密關係的殘忍真相 愛與權力的角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