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 抑郁焦虑可听古琴,自己演奏效果更好


古琴 | 抑郁焦虑可听古琴,自己演奏效果更好


在“非典”时期,他的唱片曾被作为“医保用品”用于医护人员,中日友好医院的跟踪调查显示,这些音乐对缓解焦虑、抑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他在美国发行的两张和美国音乐家即兴重奏的唱片,也作为“治疗音乐”销售得很好。
古琴能尽表心境 被问到这种“悦心”效果的原因时,李祥霆先生强调,乐器特性和乐曲内容赋予了古琴卓越的表现力,让其更有艺术感染力。“任何一种艺术都能缓解人们的压力,但古琴所表现的音乐更丰富、更细微、更深入、更有力量。” 从乐器特点来看。


古琴 | 抑郁焦虑可听古琴,自己演奏效果更好


首先,音色丰富并且极具对比性的质感,低音古朴深厚,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则清润明亮,极富穿透力,而其“同音异弦”等特点能更精微细腻地刻画人心。 其次,表现手法丰富,古琴琴曲的节拍多变,让演奏者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古琴所特有的“走手音”能使音线轻重疾徐的同时,还有刚柔、方圆、浓淡等变化,给人以趋于意境悠远、神韵无限之感。


古琴属中低音区乐器,从人的心理通觉感受来说,更为沉着深切,常常加深了幽远深邃的意境,因此有李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名句。 从乐曲内容来看。 古琴乐谱中不仅有儒家文化中的平和仁爱,道家文化中的清净超然,更有不被流派所限的丰富的人生智慧。 比如《梅花三弄》的潇洒浪漫,《酒狂》的自由狂放,《广陵散》的慷慨豪壮。 乐曲内容后面熟悉的历史人物,一脉相承的文化氛围,都让国人容易被曲中的思想意识、情感所感染。

古琴 | 抑郁焦虑可听古琴,自己演奏效果更好


自己演奏,效果更好 可能是受从事中医的父兄的影响,李祥霆先生认为,古琴曲目对心理减压、情绪平和的作用也讲究“相反相成”,既要有清微淡远,也要有昂扬汹涌。 在焦躁不安或是疲劳沮丧时,《平沙落雁》描绘出的沙白风清、云飞天远、雁阵从容的自然景象,让人听之天地一宽。


而同时,时而潺潺、时而汹涌的《流水》,其活力十足的特性也令人明朗超脱。 “总体来说,效果虽然随人而异,选什么曲目,什么时候听,听多长时间,都以喜欢、投入为宜,而皆可有助于身心健康。” 而前美国马里兰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梁铭越也发现,演奏古琴对身心有独特的作用。


古琴 | 抑郁焦虑可听古琴,自己演奏效果更好


首先,自由丰富的演奏方式让演奏者的情感充分宣泄;其次,左右手复合指法有4000种之多,有助于左右大脑半球的均衡发展; 再次,演奏者在“感物而形声”时,大脑中表激动的β波会减少,频率更低的α“平静波”或θ“欢乐波”出现,引发肾上腺素的降低和内啡肽的分泌,让人平和愉悦。 最后,对想以古琴音乐平复心情、安静神虑的人,如果只选五曲,李祥霆先生推荐了优美生动的《平沙落雁》、《良宵引》、《鸥鹭忘机》,《梅花三弄》和《渔樵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