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麻花开香万里

古麻花开香万里
古麻花开香万里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诗中的青年男女一起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谈笑风生。既有男女之间的爱慕,也有夏布这门古老手艺的历史沉淀。

说到夏布,不得不提到麻线,同时又令人回想起尘封已久的记忆:在每天深夜的两三点,在江西万载、分宜附近的人们会赶往集市,进行麻线交易。这种奇特的现象从半夜开始,天亮时结束,被人们称为“鬼市”。

在手工作坊还没有被机器大量取代的年代,那时的鬼市每天都非常热闹,尤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那个年代的农村,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动手,采用手工的方式制作布料。每一线,都是一份心血。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台织布机,“吱呀吱呀”地响,织线在妇女手中穿梭。

穿越时光的隧道,跟着岁月的记忆,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唧唧复唧唧,农妇当户织”的时代,感受苎麻成为夏布的织造过程。

古麻花开香万里

夏布概述

夏布,也称为麻布、苎麻布、夏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是一种以苎麻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布料。

过去,夏布经过独特的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是我国传统的服装面料,因其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

制作夏布的主要原料为苎麻。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苎麻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麻花开香万里

周代,人们已经掌握了以自然发酵加工麻料的方法。据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说明苎麻自古以来就是广大人民的主要衣着原料。

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呈淡草黄本色,适用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成为布料,可以染色和印花,适用于制作衣物等。

古麻花开香万里

过去,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目前的手工夏布仅在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范围内少数地域有产,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夏布生产工艺

夏布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经过打麻、漂白、绩纱、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刷浆、编织、漂洗和整形、印染等工序。

(一)打麻及漂白

打麻,也叫剥麻去皮,是夏布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打麻一般分春、夏、秋三次,每次打麻又分为打、剥、洗、熏、刮(割)五道工序。

将麻皮剥离苎麻主秆后,用大拇指上带着的铁刮器将青麻皮刮除,成为苎麻草。剥下的麻皮背回家先要浸泡在水中,进行漂白,漂白后洗去黏液,为刮麻做准备。

古麻花开香万里

刮麻,也叫打麻,就是清除纤维上的麻骨、麻壳和杂质。经过上述方法漂洗形成苎麻纤维,一根根的苎麻变成了一条条的绿丝带,宛若碧玉,晶莹剔透。苎麻纤维按其质量及长度分为标庄、头庄、二庄、三庄、白索、晒青等级别,然后打成捆。

(二)绩纱、挽麻团

剥麻去皮后的苎麻纤维先晒干,晒干之后就可以绩纱了。绩纱分为撕片、卷缕、捻纱、绕纱四道工序。

绩纱时将经上述方法自然漂白后的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放入清水盆中,浸泡至发软。然后抽出一绺,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将苎麻草劈成很小的细丝,再把一根一根苎麻细丝连起来,最后用圆筒挽成麻团。

古麻花开香万里

这道工序费工费时,需要耐心和巧手,所以大都由女性来操作。从青丝到白发,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从指尖流过。

(三)卷纱(挽麻芋子)

芋线是制布的纬线,牵线是制布的经线,挽芋线时将麻团放在竹兜内,用一根约三寸长的竹枝或高粱杆,用两手挽上,要挽成两头小中间大的芋儿,挽好后抽出芋子棒,以备编织夏布所用。一般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松紧、大小一致。

古麻花开香万里

(四)牵线

牵线是织编布的经线,也叫整理经纱,这就要求牵线的质量要好。在牵线时首先要把选好的麻团放在地上,从每个麻团中把麻线从固定好的牵竿中牵出来,捡扣。牵线时要注意检查每根线的松紧,看是否结实,麻线的粗或细要求一致。

古麻花开香万里

(五)穿扣、刷浆

将牵好线的一端,逐根穿过梭子,用竹片串联,固定在羊角架上;另一头套在活动的物体上,拉开一定距离;然后用木制的与羊角架等高的三脚架,将牵线摊开刷浆。

古麻花开香万里

因为麻线是植物纤维,毛头多,容易断,所以人们就刷上一层米浆,蘸好预先煮好的米粉浆均匀地来回刷,让它挺直顺滑,便于纺织。浆纱也需要技术,浆糊要新鲜,浓度要适中;下手刷浆时要平稳,根根纱线上都要刷匀,不能松裂。

待浆纱晾干后,装上布机开始织布。织布气温过冷或过热均不适宜,纱线容易折裂,形成断头多,影响夏布质量。

(六)编织

编织是织布中的重要一环。纱线上织布机后,织匠将纬线来回穿梭进行编织,形成夏布匹布。编织时丢梭推扣的力量要均衡,布的平面边沿要伸展开来,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布的质量。

古麻花开香万里

其实,早在明代,宋应星就在《天工开物》一书中,以分宜为例详细描述了织夏布的情形。比照书中的插图,我们发现,当时的织布工具和今天相比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使人不禁叹服古人的智慧。

(七)漂洗和整形

将编织好的麻布在清水中漂洗,洗过后拉伸拉直, 用木棒穿着放在竹架上晾晒。晒干后放在木凳上,用木锥整形,也可以放在平整的台面或者地面用石碾碾压。

古麻花开香万里

编织成的新夏布一般很硬,必须放在锅里放入适量碱水,进行煮练,取出后用衣槌捣练,使它柔软。苎麻成布之后,需加灰锻濯漂白,制成白苎细布。白苎细布染色后被称为苎丝,多用于制造官袍。

(八)印染

将整了形的夏布根据不同的用途染成各种色彩和图案。其工艺流程包括刻花板、印花、染色、晾晒等。

古麻花开香万里

(1)刻花板:花板由牛皮纸黏合而成,用桐油涂抹后雕刻成不同的图案,如龙、孔雀、鸳鸯、喜鹊、花草树木等。

(2)印花:将夏布平铺在木板上,把刻花板放在夏布上,用刮刀将原料均匀地通过刻花板花纹空隙黏在夏布上,放置在阴凉处待用。

(3)染色:用铁锅将水烧至沸腾后舀入大炉缸内,把染料硫化兰等倒入炉缸内,在炉缸内搅拌均匀,再倒入适量的冷水,然后把印了花的夏布放入炉缸内(必须全部浸入染料中)进行染色,重复操作数次,最后将染了色的夏布晾干,再把它收起来,即为夏布成品。

古麻花开香万里古麻花开香万里

《古麻花开香万里》

徐小梅 林灵 编著

古麻花开香万里古麻花开香万里

挖掘夏布、夏绣工艺本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用文化和艺术赋予夏布更多的内涵,使古老的夏布,跨越岁月的荒漠,走进时代生活,登上潮流艺术殿堂。

古麻花开香万里古麻花开香万里

作者简介

徐小梅,女,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历任分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支部书记,分宜县社联主席、文明办主任、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退居二线后,曾先后担任江西夏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个人刺绣作品近百幅,拥有国家专利28个,在国内外参展参赛60余次,刺绣作品荣获金、银、铜等奖项30余次,荣获国家非遗(刺绣)技艺传承师、夏布刺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家、江西省杰出创业女性、新余市十大优秀女性、分宜县十大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为分宜县、新余市“徐小梅夏布文化名家工作室”领头人。出版散文集《可人茉莉》和诗歌集《岁月低语》。

林灵,女,本科毕业于华侨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现为江西省江西新余学院经管学院专业教师、新余艺术学院夏布文创工作室负责人,被新余学院评为“双师型”复合型人才。担任江西夏布文化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为了加深对绣艺绣功的学习和了解,多次前往苏州和湘西学习刺绣技法,被评为国家非遗(刺绣)技艺传承师、夏布刺绣初级工艺美术师。曾多次参加国内多种文化展会、艺术节、文创产品博览会,并多次获奖。

古麻花开香万里古麻花开香万里
古麻花开香万里古麻花开香万里
古麻花开香万里

把书抱回家

古麻花开香万里

书山开道

美不胜收

古麻花开香万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