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喜劇之王》很感人,您覺得這部戲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三國鬥


這部戲很感人,是因為這部作品是他的寫實,內心的獨白與真正的自我嘲諷。

下面來說說這部劇的文化內涵。

現實的他生活很單調,講話也很無趣甚至有點嚴肅,他會微笑,是真的微笑,坦誠的微笑,用來回答和接受別人。有點笨,執著的笨,努力的笨。不擅表達內心,慢條斯理。其實長的還不錯,有點不自信,很理性的人往往激情流露的也少。喜歡狗,喜歡到很難表達。有點傷感,有點膽小......

這一切的一切讓你無法想像到他竟然是喜劇演員,還是爺!

從一個個角色中走來,在電影裡不是胡搞就是瘋狂,要麼就是無厘頭,再就是誇張,還是極度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讓他昇華到,要讓我們去分析,解讀,成為我們現實中的抽象代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實的嘲諷?自我的的發洩?社會的共鳴?

他的電影帶給我們快樂,弱弱的快樂,我們大笑。某些時候卻能給我們安慰懷念甚至哭泣。

小人物,俗套,大起大落,不著邊際,影帝,後現代,無厘頭鼻祖,幼稚,模仿......這些詞彙包裹著他。他說他就是個演員,演的還不太好,其實他也就是個演員,演的還行,非常努力。努力和堅持造就了他,也考驗了他,他像個石頭,平時悶聲不啃,工作時歇斯底里的爆發,用一個個角色宣洩內心,另一種形式的自己,我們叫他,爺。

固執的表達一些東西,固執的要求一些東西,固執的理解一些東西,固執的分享一些東西,一旦接受,我們愛上了他。

真正的喜劇是傷感的,小丑是悲傷的,故事是殘缺的,背景是耐人尋味的。因為獨特,因為發生,因為誠實,因為弱小,因為掩飾,因為生存,所以它是喜劇。當我們發現,看到,凝視,瞭解,就伴隨著好奇,大笑,嘲弄,指點,分析,思考,然後哭泣,這便是喜劇。

笑中帶淚,淚中帶笑,我們也是參與者,抓住你,撓你,然後告訴你。你知道是誰嗎?

他喜劇了,他做到了......

以上是我的分析觀點,希望對大家有用,如果有用記得點贊哦。





邁柯耷佰斯基


這就是周星馳的個人傳記

主角是一個小人物,他有一個夢想,他為此付出努力,堅持不懈。

主角面對困難和失敗的堅持,以及接觸愛情的心路歷程,觸動到了觀眾的內心,也讓電影具有了現實意義。

劇情中引人發笑的情節,充滿了周星馳的獨特風格,豐富了觀感。

只因為主角在堅持踐行夢想的過程中獲得了愛情,這部電影才是一部喜劇。


彝人小哥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或許因半自傳體的原因,“笑中帶淚”、“悲劇喜拍”的《喜劇之王》,更像是周星馳對喜劇、表演、電影和人生的一次悲觀的自我評價。

《喜劇之王》的結尾,尹天仇不算成功的扮了一回現實中的“主角”,隨後,籌備多時的《雷雨》大獲成功,愛情也姍姍來遲。有人說,這個結尾怎麼這麼“不搭調”,其實,“不搭調”就對了。

《喜劇之王》描寫的是一個小人物的奮鬥史,“死跑龍套”的尹天仇,空有一身抱負和期許,卻抓不住當明日之星的機會,也丟掉了轉瞬即逝的愛情,甚至連盒飯都吃不上,何其心酸,卻又如此真實。

從“宋兵乙”開始的小人物,成功的幾率有多高?偌大的港產影視圈,也就誕生了一個“星爺”,回想當年,高處不勝寒的周星馳,或許會慶幸自己的運氣,轉念想來,又多了幾分感嘆。

“我是一個演員”的堅韌,固然支撐著尹天仇向著自己的理想努力,由此,創造出太多啼笑皆非的橋段,那種引人發笑的辛酸與無奈,想來令人脊背發涼。

《無間道》中,那句“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折射出當年經濟騰飛的大背景下,香港人的浮躁與無奈。

要知道,王晶的《追龍》裡,那種為了一夜暴富、揚名立萬而不擇手段的“梟雄讚歌”,才是那時香港人內心的追求,反而是踏踏實實過生活的小人物,永無出頭之日,努力和奮鬥也變得毫無意義。

《喜劇之王》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被包裹在笑料中的尖刻諷刺與冰冷刺骨,只有身處那個浮躁的年代,才能真正讀得懂、體驗得到。

敢於把自己的情緒和所思所想,用喜劇電影的方式,戲劇化甚至戲虐化的表現出來,這才是周星馳和他的周氏喜劇,時至今日依然備受尊重和推崇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