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頭條智能選圖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一個茁壯成長的節氣。文連元攝影

我們在和疫情戰鬥中,經歷了萬物復甦、百花盛開的春天,在今春的戰疫決戰中,迎來了立夏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時的吉林省著名的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杜鵑盛開。程英鐵攝影

立夏到來,我再次起早和農業氣象學博士秋分、民俗學家古今明先生電話連線,嘮嘮“立夏”那些有趣的民俗事兒。

立夏,是進入夏季的門檻。

秋分博士說:今年5月5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立夏的意思,就是天下有生命力的東西,到了立夏節氣,都要開始長大了。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聽我給你們講講氣象學,這個立夏嘛,就是……頭條智能配圖

著名民俗學家古今明先生在電話中補充說:立夏是夏天的開始。立夏節氣的到來,說明一個冰消雪融、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和風細雨的春季的結束。從立春至5月5日,時間走過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整整一個春季的六個節氣90天,今天,就跨入了夏季的門檻。立夏,就是夏季的門檻。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請記錄下春末夏初的物候現象。這很重要,很重要,懂嗎?頭條智能選圖

立夏,是個生長季

我問:為什麼說,立夏表示“成長”呢?

秋分說:立夏,是特別針對農作物而言的農事節氣。因為立夏之後,太陽軌道不斷往北半球移動,所以,中國大地日照增加,氣溫逐漸升高,雷雨也增多起來。立夏後的夏季,是所有植物以及農作物進入茁壯成長的最佳時期。因為任何作物的生命週期都要經歷春萌、夏長、秋熟、冬枯。而“夏長”是很重要的一個生命過程,所以無論什麼作物,都不敢錯過,都要爭先恐後,不違節氣!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就是表示成長的節氣。你看我們花開之後,就是夏季的生長果實。但你們知道我要結什麼果嗎?

古今明先生說:按照古籍的意思,立,是表示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拱出土層,長成大苗,能夠“直立”於地面了。立夏的“”是“”的意思,“立夏”,就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到這時候已經“直立長大”了。因為立夏是夏天的開始,氣溫會明顯高升,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會達到18—20℃左右,各地雷雨天氣增多。只有在這種溫熱而溼潤的氣候條件下,各種農作物才開始進入蓬勃生長的旺季。這就是“立夏”這個節令的基本意義。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夏天,就是成長的季節。成長的前邊是萌生。成長的後邊是果實。

我說:如果春天是萬物的萌生季,那麼立夏後就進入生長季了。也就是說,自然萬物,都會有“適時而動”的變化吧?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時節,吉林市正春暖花開。作者手機攝影

秋分博士說:古籍記載:立夏到來後,地裡的螻蛄開始鳴叫,泥土中的蚯蚓開始活躍鑽土耕耘,地面生長的蔓類植物王瓜,開始伸蔓兒生長,大肆攀爬。這都證明天下萬物應節氣而生,而長。也就是說,任何生命都在應和著自然節氣而有規律的運動著。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吉林省著名的國家名勝風景區松花湖的立夏,正是杜鵑花開的春季。

古人是如何適應立夏節氣的律動呢?

秋分博士說:立夏的節氣在古代非常重要。《禮記·月令》中說:“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夏於南郊。還返,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歡悅。”看看這陣勢,就知道古代老祖宗們對立夏多麼地看重了。這記載是說,周朝時在立夏這天,皇帝親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去“迎夏”,祭祀炎帝和祝融。驚動了皇帝率眾去城南祭祀,你說這立夏的節氣重要不?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大清皇家也要在立夏日進行南郊祭祀。頭條智能選圖

古今明先生說:炎帝就是口嘗百草、發現莊稼的神農氏,是我們的老祖宗。祝融,是三皇五帝時的夏官火正的官名,後來被奉為火神。立夏祭祀神農,是因為神農是農業的開山祖師,祭祀祝融,是因為它是夏官,主宰夏季。不是因為它代表火。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祝融雖是火神,但他是夏官,因而代表著夏天。頭條智能選圖

秋分博士說:古籍記載,周代皇帝搞立夏大祭祀的同時,還要指令司徒等官僚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農田中的莊稼管理。古代皇帝帶領的迎夏的祭祀隊伍所穿戴的禮服、佩玉、乘坐的馬車和馬,車上的帷帳和旗幟都必須是紅色的。因為紅,代表著火,標誌著火一樣炎熱的夏天就來到了。夏天,是生長季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的松花湖畔,剛剛春暖花開。程英鐵攝影

立夏,衍生出各地花樣繁多的“立夏習俗”

古今明先生說:到現在,中國古代從“皇帝祭祀立夏”活動遺留下來的有關立夏節氣的傳統習俗依然很多很多。當然,由於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所以各地立夏的習俗,也很不一樣。可謂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夏天來了,天藍雲白,樹葉猛長,顏色鮮綠。文連元攝影

童年山東的“立夏飯”是炒立夏肉、煎立夏魚、吃立夏餃子和立夏包子

我忽然想起了小時候在山東時過立夏的記憶,說:我記得少年在山東姥姥家過立夏時,姥姥和村鄰婦女都會到集市上買“立夏肉”,回家炒“立夏菜”,包的餃子叫“立夏餃子”,俗語說是“夏天苦夏,吃肉不瘦”。但我老家青島好像都在立夏那天吃大肉餡包子油煎帶魚,好像說也是防止“苦夏”的。當然,那天姥姥還要給全家煮雞蛋吃,無論大人孩子,每人都要分一個,說是“吃了立夏蛋,石頭能踩爛”。意思是長得壯,結實,有力氣。姥姥讓我們吃了雞蛋後都要跺跺腳,長力氣呢!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了,我們外國兒童也學習畫畫中國的立夏雞蛋。吃了立夏蛋後,看看我們外國娃能不能踩爛雞蛋!

老北京的“立夏飯”有茴香餡兒的餃子和“立夏炸醬麵”

秋分說: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只知道爸爸媽媽二十四節氣的每個節氣都要應時而過,這可能和他們都是農業專家有關,大概也和我後來的研究的方向有關。記得每當立夏的早晨,媽媽必定親手包時令茴香餡的立夏餃子。中午吃立夏炸醬麵。因為北方以麵食為主,所以北京人特別喜歡吃立夏炸醬麵。有的店家就特別打出“北京立夏面”的幌子招引顧客。立夏日你們可注意一下北京街頭,老北京飯館這幾天的炸醬麵最火。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許多旮旯衚衕裡的四合院中,都有北京炸醬麵館兒。頭條智能選圖

陝北的“立夏飯”首推涼麵、涼粉、涼皮兒。

古今明先生說:我老家陝北一到立夏最盛行的是吃涼麵,也可以叫做“立夏涼麵”吧,即把剛煮熟的熱麵條用涼井水衝了吃。至於涼粉、涼皮、涼魚兒(就是涼麵魚兒),是我們小時候的最愛。把涼粉、涼皮、涼麵魚兒放上黃瓜絲兒、香菜、潑上芝麻醬,再潑上老醋,加上那麼一點點的辣椒油、蔥沫蒜沫,嘿!那個香,那個爽口呀,至今說起來還餘香在口,記憶猶新哪。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想想陝北的涼粉兒、兩皮兒、涼魚兒,真是爽口呀!頭條智能選圖

東北的“立夏飯”,吃啥呢?

我說:現在的東北立夏的習俗已經複雜化了。白山黑水的老滿族人過去是遊獵民族,對二十四節氣除了種田的滿族人在乎外,其他人並不熟悉。現在的東北人基本都是闖關東的後代,他們的父祖輩帶來了關內各地的風俗習慣又經多年的互相融合,現在是雜糅狀態。但是,立夏時節正是夏頭春尾,山菜的旺季,所以,家家戶戶都吃山菜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時節,長白山區正忙著春耕播種。程英鐵攝影

婦女在山野種地歇氣兒時,就會到田頭地邊兒上採幾把山菜,算是午飯和晚飯的菜餚。回到家中,婦女們就是一頓忙活。有潑辣的婦女就會高聲喊的半個屯子都聽到:你個大老爺們兒,都立夏了,還死懶死懶的沒個眼之見兒,快搭把手摘摘菜過立夏節呀!於是老爺們兒怕老婆不高興,再不情願也得過來笨手笨腳地幫忙摘菜。吃立夏飯時長白山的野菜蘸醬是家常菜。用長白山的薺菜、柳蒿、山糜子、水芹、山芹等野菜包餃子、包包子,幾乎是山區農家立夏最特殊的食物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在東北,山菜餡兒的餃子可是立夏的標配!住作者手機攝影

關於“立夏蛋”的童年趣事兒最開心。

古今明先生說:以我在各地的經歷發現,吃立夏蛋和稱重,是大多數地方都有的立夏習俗。首先說“立夏蛋”,有的地方是煮雞蛋,有的地方是畫雞蛋,有的地方是鬥雞蛋。鬥雞蛋最有意思,我小時候在陝北老家就幹過。吃過飯就把自己的雞蛋畫得橫眉立目的,很兇,然後跑出去找同學或者鄰家的孩子,找個窯洞外的平坦地方,蹲在地上,用各自煮熟的雞蛋向前滾動著互相撞擊,誰的蛋殼先破,誰就輸,破雞蛋必須做為戰利品歸贏家,不能耍賴。輸雞蛋的孩子心裡非常不情願,但是規矩不能壞。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老外爸爸也學會中國的立夏煮雞蛋啦!頭條智能選圖

我說:小時候每到立夏節氣,吃立夏蛋是必須的。記得每年的立夏日到來,大人們都喜歡領著孩子去趕“立夏集”,孩子們兜裡都揣著煮熟的雞蛋,叫“立夏蛋”。走路時,孩子們都要拿出自己的“立夏蛋”和別人比,看誰的大,誰的圓……

秋分耐不住插嘴說:這鬥雞蛋的事兒我在北京讀小學時也幹過,記得好幾次我都輸了雞蛋,回家還哭鼻子呢!有一次我竟然含著眼淚央告鄰家的男孩子:能不能把“立夏蛋”還我,我只有這一個。可鄰家的臭小子就是不開面兒。我只能哭咧咧地回家,後來還是鄰家的阿姨逼著那個鄰居臭小子把“立夏蛋”還給了我……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哀哀……我的立夏蛋沒鬥過人家,輸掉了。頭條智能選圖

我們聽得大笑。秋分卻接著說:有的地方的孩子是掛立夏蛋——就是把煮熟的雞蛋用特別編織的綵線網兜裝著,掛在胸前。孩子們掛雞蛋還要暗地裡比較誰的網兜編織得漂亮呢!記得上小學時我們女孩子都幹過這事兒。記不得是老家在哪個地方的同學發起的啦,但是大家覺得很稀奇,很好看,於是大家就都效仿了。後來老師引導我們說:只有自己編織的掛蛋袋才算最漂亮。於是,我們就年年央告自己的媽媽提前指導我們用彩色毛線,或者彩色玻璃絲來編織掛蛋袋,然後掛在胸前到學校去顯擺。掛蛋,還成了學校立夏那天的一道風景呢!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把雞蛋畫成有個性的雞蛋臉兒,看看誰是最酷的“立夏蛋。頭條智能選圖”

北方的立夏節氣要“稱重”。

我忽然說道:你們兩位,小時立夏都稱過重嗎?“稱重”的習俗好像在北方很普遍。現在,凡是有條件的人家,都要用秤稱身體的重量,特別是孩子。過去沒有現在的體重秤,我記得農村是生產隊的大抬秤。就是需要兩個人用一根槓子抬著的大秤,光那個鐵鑄的大秤砣,我小時候都搬不動呢!記得立夏這天,山東姥姥家生產隊的大抬秤就忙活起來,兩個小夥子用肩膀抬著,年輕人排著號兒挨個稱呢,然後到立秋再用秤稱一遍,看是胖了,瘦了。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時節,正在春耕歇氣兒的長白山農民。程英鐵攝影

記得我到了東北的長白山下,生產隊每年在立夏那天中午出工前,男男女女都嘻嘻哈哈地用大抬秤稱體重,誰若超過150斤,大家就都笑話說誰夠“肥豬”的重量了!然後是嬉笑打鬧。最有意思的是體重超過一百二十斤的人就要被抬著在場院裡跑兩圈兒。要知道那被稱的人是很難捱到別人抬著他跑夠一圈兒的。因為被稱重的人是用一隻胳膊穿過一條大腿,再兩隻手攥住秤鉤子被稱重的。想想那姿勢多難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體重超過100斤的人好像很少。超過150斤的似乎更少。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五洲四海的人都來稱一稱,看看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是胖了,還是瘦了。

秋分說:我雖然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但是記得每年的立夏,爸爸媽媽都要催我在體重秤上稱量一下體重。爸爸媽媽自己也稱,媽媽都要把這些數據細心地記錄下來。

古今明先生說:我老家陝北哪個地方過去太窮,好像生產隊裡也沒有大抬秤。在我的記憶中好像從來沒有用秤稱過自己的體重。別說是立夏了。大人們頂多挨個抱抱眼前的孩子誰重,然後嘴裡評品一下罷了。不過,現在我老家那個地方開闢成陝北窯洞民居觀光區了。我家和鄰居家的窯洞都拾掇成漂亮的民宿了。估計立夏這些節氣民俗肯定也都有了。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東北春暖花開,春耕大忙。程英鐵攝影

我忽然覺得奇怪,說:你們發現沒有,立夏的習俗好像與農業生產沒有多大的關係,反倒是和身體保健大有關係,你看看這些吃的、玩的內容就看出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古今明先生說:這是因為,立夏的節氣不僅與農作物的成長有密切關係,作為生物的人類,也難以逃脫節氣因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人們在經歷了從立春到穀雨的六個節氣90天的自然界萌生的氣候變化後突然跨入夏天的門檻,身體就會有許多不適應現象。比如,身體疲乏、精神倦怠、口舌生瘡,焦躁失眠等。所以,就必須注意進行身體調理。這就演化出許多與吃、玩有關的民俗活動。譬如吃肉、吃雞蛋、稱重、喝立夏茶,飲立夏酒等等。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了,東北的吉林市柳葉剛剛泛綠。手機拍攝

秋分博士說:這還因為立夏的節氣到來時,除了北方還在春耕播種大忙外,其他地域都是相對農閒的階段,又恰逢春夏交替的時節,人們的身體對自然氣候反應較大,所以習俗就必然是飲食與保健為多。不過莊稼人誰都不會忘記,立夏已經進入成長的季節的,包括北方正在播種的農民。種子萌芽,也是成長!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立夏前後的長白山區,正在春耕播種的農民們。程英鐵攝影

古今明先生笑著說:看來,我這個搞民俗學研究的人要向你們學習了。我主張每年的立夏要量量體重,喝喝立夏酒,吃吃立夏茶,品品立夏涼粉兒涼皮兒,畫畫立夏雞蛋……可我的太太是個“時尚革新派”,凡是我研究的東西她都笑稱為“四舊”,即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一笑置之。頂多給我包頓大包子,說包子包子,包羅萬象,你那些立夏民俗都包在裡頭了,哈!別不知足。你們看看,我是不是水深火熱呀!看來,我從今年立夏開始,就要和太太抗爭了,為維護我的民俗研究而抗爭。今天立夏,煮雞蛋、稱體重、吃立夏茶、喝立夏酒、吃老家的立夏涼粉兒涼皮兒。我發誓。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古今明先生太太若聽到他的話,肯定要晴轉多雲!頭條智能選圖

秋分博士笑稱:看來古先生是氣管炎(妻管嚴),病的不輕呀!

我們在快樂的大笑中結束了這次異地連線討論。我說:希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在經歷了抗擊“新冠瘟神”戰役後,迎合自然規律,抖擻精神,奮發圖強,以最蓬勃的姿態,迎接成長的夏天。

(此文原創首發)

三地連線,說說過去經歷的立夏趣事兒

櫻花盛開,春去下來。這是東北,不是江南。作者手機攝影

原創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