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訴我,你有沒有怨恨過父母

悄悄告訴我,你有沒有怨恨過父母

悄悄告訴我,你有沒有怨恨過父母

自小到大,我們在父母的呵護與期望中長大,父母為我們付出了一生,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們,你感激自己的父母嗎?你有沒有在心中怨恨過自己的父母?

曾有北大畢業的留學生,曾經的高考理科狀元,寫了篇萬字長文,講述了他12年未回家過年,與父母決裂六年的原因。他說:

“父母的愛是傷害,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他認為是父母造成了他性格的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

悄悄告訴我,你有沒有怨恨過父母


在《等著我》的尋親節目裡,一對老教授夫婦,拿著兒子的“絕交信”尋找他們失蹤了23年的兒子,在那封“絕交信”裡,兒子寫下了對父母的血淚控訴:

小時候,我不小心把屋頂的瓦片踩碎了,我爸罰我在鄰里面前下跪。

初中時,有位女同學向我借了70塊錢,忘記還了,我爸知道後,找到了她的班主任,差點讓她退學。

悄悄告訴我,你有沒有怨恨過父母


高中時,他命令我一頓必須要吃兩碗飯,必須兩碗,必須吞下去,吃不完就扇耳光······

在所有的感情裡,我們都認為父母子女的感情最為單純牢固:卻想不到父母的有些愛卻成了孩子的恨,甚是恨到與自己的父母絕交,幾十年都不回家。

父母給自己的子女造成的傷害,會是他們一生抹不去的記憶。

經常吵架的父母會給子女造成傷害。

經常在兒女面前相互指責吵架 的父母,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陰影。一個家庭,夫妻間吵架,冷戰,打罵,甚至離婚,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當家不再溫暖,你的孩子就會變得孤獨,不合群,甚至敏感懦弱,這樣的家庭,孩子怨恨你也許有理。

悄悄告訴我,你有沒有怨恨過父母


經常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樣的父母也不會受孩子的喜歡。

攀比似乎是中國人活下去和變得優秀的理由。在成人的世界裡,我們比的是財產,地位,房子,車子,連兒女也變成了攀比的工具,考第二名已經很優秀了,偏要問,考第一名的是誰,你怎麼沒有 考第一名,我們有時候都會說,人家的孩子學習好,又聽話,有禮貌,又懂事,似乎孩子都是人家的好,儘管我們最愛的還是自己的孩子,他們的自尊心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這樣的孩子對父母怨恨也有情理可原諒。

簡單粗暴的父母孩子會離你很遠。

老一輩的人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做錯了,打!孩子不聽話,打!念不好書,打!

私塾裡的老先生,一把戒尺不知打過多少學生的掌心。現在上了年紀的人,對這種暴力教育也都憤憤不平,今天的孩子已變得金貴無比,父母愛若掌上明珠,對自己的孩子不捨得動一指頭,只是暴力事件也屢見不鮮,有的父母把簡單粗暴當成教育孩子的工具,孩子大了記得更多地是你給他的傷害,怨恨理所當然。

重男輕女,對子女不公平的父母更容易受到子女的怨恨。

悄悄告訴我,你有沒有怨恨過父母


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所有不孝順的原因中,因為父母的不公平被控訴的最多。吃的

穿的用的兒子優先,繼承財產兒子優先,幹活做家務養老女兒要優先,有的家庭中,女兒甚至沒有讀書的權利。

在同性兄弟之間,因為父母的不公平對待,在金錢,房屋等財產的分割上,更會造成兒女對父母的怨恨。

我們的父母不是聖人,天下固然有不肖的父母,更多的是不孝的兒女。

父母對我們的愛,也許方法不對,但出發點與目的都是為你好的,你也許說這是道德綁架,但是對與錯就需要一條原則標準來考量的。

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辛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對父母感恩回報,是每一個做兒女的最為基本的義務。

悄悄告訴我,你有沒有怨恨過父母


俗話說,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爺孃,象那對老教授夫婦,兒子可以23年不回家,但做父母的活著一天就會牽掛你一天,就一定要找到你。

如果你曾怨恨過你的父母,甚至與自己的父母絕交,就要放下自己的怨恨,與他們和解。

放下對父母的怨恨,就是放過了自己。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到父母的身邊,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