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思维——买土豆的故事

简单来说本质思维可以被理解为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对现实进行分析和综合概括反映现实的过程。就现实社会而言,本质思维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产生并远远超出了感性认识的界限,拥有本质思维能力,我们就会刺破世界外围虚假的外衣,看见真实的模样。

本质思维听起来很虚妄,却很贴合我们的生活,不如让我们走近生活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本质思维?

有一个很老的职场故事: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公司,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为何厚此薄彼?

老板于是说:“李四,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没有问过,于是赶紧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老板又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看到上面的故事,不知道您是否有感触,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1、以李四角度来看:

李四做事完全不用思考,直接按照上级吩咐做事即可,似乎天生脑子里就没有揣摩别人的能力,见山是山就是最简单的。

2、以张三角度来看:

从老板让自己去看有卖土豆开始,张三并没有接到老板的明确指示,不知道您接着此类任务脑子里是否有过这些思考?

(1)老板让我看是否有卖土豆的是什么意图,公司是否要做土豆的生意?

(2)如果我们公司要做土豆的买卖,老板是否想知道土豆的数量、质量、价格?

(3)如果我们要长远的做土豆买卖,老板是否想找到收购源头?

本质思维探究的就是行为本身背后的真实,有人说看着故事倒退我同样可以得到此类结论,其实,故事告诉我们并不仅限于这些:

从张三的角度,我是否还可以考虑如果老板把土豆生意交给我,我应该做什么?

(1)土豆运输问题我是否应该考虑?

(2)土豆市场价格波动信息我是否应该收集?

(3)以什么样的渠道卖土豆最为合适?是和超市合作还是网店销售,还是固定摊位?

...

总之,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考虑的太多太多。

按理说,故事思考到这应该就结束了,但是,故事中老板这个身份我们是否忽略了?

以老板的角度来看:

1、李四头脑简单,接到任务不会太多的思考,说什么什么,但是这类人也有他自己的一片天地,以后公司发展可以把李四放在执行力较强的岗位培养。

2、张三机灵主动自不必说,是领导的得力助手,适合纷繁复杂的任务,但是这种人品性是公司是否着重培养的关键。若心正,则必是得力干将:若其心不正,将是大碍。所以张三是否能够委以重任,要从品性上多观察,多考量。

作为管理者,老板的用人风格和理念直接决定了这两个人的发挥或去留,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领导想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员工又决定了你会如何看待这两个人。

永远记住一个道理:拥有本质思维的能力可以让我们目光看的更远,却不会决定我们人生爬的是否够高,思维的最后落脚点永远是怎么把事情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