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掩盖下的历史真相,带你看真实的"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有很多让人神往的典故,随着影视剧和《三国演义》的流传,提起三国,最让人觉得神秘和敬佩的就数诸葛亮了,他的算无遗策和忠心耿耿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简直就好像开了挂一般,"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让我们大呼过瘾,夜观天象,借敌人之箭反击敌人。

演义掩盖下的历史真相,带你看真实的

关于演义版本的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到十万支箭矢的咱们这里就不用多说了,那么我们要说的是草船借箭真的是诸葛亮的杰作吗,这个典故可是深入人心的,如果我说大家熟知的这个只是罗贯中老先生为了写小说而把其他人的杰作生搬到诸葛亮身上的你会不会觉得我在胡扯。

其实小说版的"草船借箭"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草船借箭"主人公不是诸葛亮,其经过发展也没有小说写的那样精彩,既没有夜观天象也没有提前预谋,有的只是在战场上战斗过程中的随机应变。

演义掩盖下的历史真相,带你看真实的

据《魏略》记载在建安十八年,孙权和曹操在濡须发生了战斗,其中有一段战斗描写"(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一面受箭,箭钧船平,乃还。"

意思就是孙权和曹操在濡须战斗的时候,有一次孙权乘船来观战,曹操便命弓箭手向孙权的乘船射箭,因为大船一侧的船身被箭矢射的太多竟然导致船身向一侧偏,所以孙权就让舵手把船只掉头把另一侧船身面向曹操的弓箭手,等这一侧也被射满了箭矢后船才恢复了平衡,这样孙权才平安的乘船回去了。

演义掩盖下的历史真相,带你看真实的

看见没,全篇只是一次战斗的描写,根本没有什么预谋和玄乎的夜观天象,要说借箭的源头在哪里,那按现在的历史资料来说就是孙权了。可是为啥孙权这个主人没有因此被后世广为流传反而是诸葛亮呢,请看我慢慢道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发展到了宋朝,这时候的人们生活富足,业余生活就多了起来,民间开始有话本这种供娱乐消遣的文艺形式产生,其实就是讲故事说书,为了让故事更丰满更有兴趣,所以这类文艺创作者经常会在其中引用历史典故,一来二去,其中的典故也被逐渐描述的丰满起来,人物更是被传出多个版本来,其中最多的是把主人公换成了周瑜。

演义掩盖下的历史真相,带你看真实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也经过很多人的改编和传唱,渐渐的脱离了历史真相,到元末明初的时候,很多演义类的话本已经很丰富了,到罗贯中老先生要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也借鉴了很多流传的演义版本,其中为了塑造诸葛亮这个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的军师形象更是把"草船借箭"的故事搬到了他的身上,还给这个故事进行了更多的润色和描述,才形成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

演义掩盖下的历史真相,带你看真实的

从真实的孙权"借箭"到宋元时期话本创作对"借箭"故事的二度加工,让故事本身更加的丰满和具有趣味性,再到罗贯中老先生创作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被很多人加工传唱,形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故事,故事的精彩传承也展现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正是有了这些民间话本的传承才最后有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

演义掩盖下的历史真相,带你看真实的

所以说,孙权才是真正历史上第一个"借箭"的人,这下大家明白了吗,欢迎大家来讨论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