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理解误区

1、消费误区

房价涨得快,买不起。从来没有人真实的想过,自己为什么买不起,为什么不能调整自己的消费思维。买不起中心区2万/平米的房子,为什么不去买城郊的5000元/平米的房子;买不起100平米的房子,为什么不买50平米的房子;自己的工资跟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为什么不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一味的把责任推向房价,想利用舆论来改变自己规律,事实证明,这是徒劳。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理解误区

2、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是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

政府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在庞大的需求面前是徒劳,土地价格的上涨有自然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有地方政府的利益的搀杂,就算把地方利益排除掉,土地的价格还是要上涨的。这是由人口需求和土地供应的关系所决定的(美国的房价便宜,可是美国只有3。3亿人口,中国是他的4倍)。房地产开发商牾盘导致房价的上涨,更是无聊的话题,本身就是自由买卖,开发商买地有权根据形势作出是否开发的决定。都恨地产商赚钱,可是只要是守法的企业,他们的税收也是中国的财政主要来源。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是货币贬值引起的,自从金本位制度取消后,资产的价格上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资产价格的上涨反映的是货币贬值的速度。房子的属性有资产保值的属性,自然价格上涨就不足为奇了。

3、所谓的租售比

现在的所谓支撑房价泡沫的租售比,所选取的数据更是荒唐,房子属于商品,自然价格的评比对象是有购买能力的人来决定,这些人不一定是本地人。比如深圳的房子很多是香港以及外来者购买,他们的赚钱能力没有人能够去取样。采用闭关或者行政限制的措施也许会短期抑制,但是这又是压制经济增长的自杀式的笨方法,中国的当局也用过,事实正面,都是徒劳。中国目前的经济在高速增长,购买力自然也是全球最强的,房子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上涨自然顺理成章。

4、所谓的房地产泡沫

中国的地产销售,很多的购买人都是一次性付款,就算是借贷的,也都是3-5成。中国长期的文化决定了,具有购买力的这些人中,不愿意负债的心态是非常明显。开发商的风险,这来源于银行对于信贷的控制,自2000年银行改革以来,目前银行对于风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样的风险出现也是在个别的银行和地产商身上。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理解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