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那些官员为什么突然割据了?

历史长


我是飞眼视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日本古代自平安时代曾形成过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为何之后却转变为了地方官员割据的局面?这背后有两个层次的原因。

一、学习唐朝制度必然带来的藩镇割据局面。

众所周知,日本的平安时代全面了学习唐朝先进社会文化制度。彼时唐朝的确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帝国,其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亦有一定优越性。但是唐朝的制度却又有一个巨大的弊端,那就是地方官员权力过大。这一点的直接体现便是节度使制度。

节度使,执掌一方军政大权,有调遣地方官员的权力。这一制度在对外作战时是有优势的,因为可以让节度使集中一地的全部资源。但弊端也很明显,若无战争且节度使本人怀有异心,那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割据。这一点自从安史之乱开始到唐末藩镇反叛与割据就可证明。而日本学习唐朝基本贯穿了整个大唐时期,因此这一制度亦被带到了日本。可能日本统治阶级有意避免,但地方官员可能不一定这么认同,于是在唐制的影响下,地方官员自然推动日本的藩镇化,于是日本的藩镇割据就成型了!

二、日本地域的破碎为藩镇割据提供了优良条件!

日本地形破碎,以丘陵为主,少有大规模的平原,能够数得上的也仅有关东、关西两个大型平原。但这些平原的大小无法与中国广袤的大平原相提并论。因此以山地为主的日本地理环境为藩镇割据提供了天然的优秀自然条件。

日本国土面积相当于我国江浙皖沪三省一市的面积,但旧时日本割据的大名多达三百余名,基本相当于一县一割据大名。由此可见日本地形之破碎!

  • 总结

唐朝藩镇割据文化的影响以及本身地形的破碎化让日本古代自动形成了地方官员割据的局面。因此与其说是突然的割据,自然而然的割据可能更适合日本地方官员割据的历史事实!


飞眼视角


日本封建时代的割据是常态,也是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确立了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但日本的改革并不完全效仿隋唐,它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没有科举制度,日本的官职和社会地位只能世袭,甚至连武士世袭的兵种也是世袭不变的。所以天皇并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利,没有控制将军和地方封建领主的能力。

其次,日本的封建庄园有“不输不入”的特权,即不向中央缴纳税收,地方官吏也不能进入庄园。各地的封建主通过世世代代的土地兼并获取农民的土地,成为实际的统治者。

再次,大名豢养武士,成为武士集团。武士不效忠天皇,只效忠领主,而藩国经常为解决粮食问题去抢夺其他的庄园,所以藩国混战是常态。

到1190年,源懒朝建立镰仓幕府,日本政坛出现双体制并存的局面,天皇政权与武士政权,日本进入幕府时代,先后经历了镰仓、室町、德川三个幕府,约700年的漫长历史。

1866年倒幕运动成功,政权奉还天皇,日本实施明治维新,加强中央集权,才实现真正的统一。

因此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就没有真正的统一,就像一颗石榴,拨开的完整的外衣,就是一颗颗独立的个体。


一朵喇叭花


按照题主标题我想换一种说法,这样容易理解---古代日本为什么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下面来简单阐述一下原因:

众所周知,在东亚中华文化圈几个国家的历史中,日本是一个另类。另类在两点,首先,日本从大和王国称霸日本四岛开始,从未有过改朝换代的历史,天皇家族一直作为日本精神上的最高统治者,延续到今天。其次,日本从大和国称霸以来,从未有过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而是近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那种封建体系。

相比而言,中土、朝鲜、越南的历史,都经历过频繁的改朝换代和中央集权的郡县帝制体制,而且从秦汉以来,这种情况是日本以外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常态。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历史会如此另类呢?

这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列岛百分之七十都是山地,平原面积很小,而且还被山地切割开来,分散在日本列岛的沿海地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小地理单元。在这些小地理单元内,都有几条短小的河流,这与东亚其他地区的大河流域大不相同。

在大河流域,河流很容易泛滥成灾,而且一旦发生洪水,面积都会很广,这样就必须要产生一个贯通上下游的政府机构,而这样的政府随着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权力会逐渐加强并且集中。

而日本列岛分散的小平原内,短小的河流不容易造成洪水,即便在雨量最充沛的雨季,河水也会很容易流入大海,而不会淹没小平原的土地。这样的一个个小平原本身就被山区切割隔绝,交通不便,独立性很强,又因为不用担心洪水泛滥,不需要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也就更加不需要凌驾在各个小区域之上的大型政府的存在。所以在日本的历史上,这些分散而独立的小地理单元,往往就形成了互相独立的地方势力,一个个独立藩国。

最早期,西部文明程度高于东部,所以占据近畿平原的大和国征服其他方国,建立了霸主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时期,大和王族学习中土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但依然无法做到中央集权,地方上的一个个地理小单元决定了当地豪族势力的独立性,并在随后的不久的平安时代(相当于唐晚期到南宋早期)彻底演变成类似于中国周朝那样的封建体系,武士阶层也从这个时代开始兴起。

而之后的时代,霸权先后在三大平原之间轮转,镰仓幕府(关东平原)、室町幕府(近畿平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尾浓平原)、德川幕府(关东平原)。但这些政权都因为无法在日本的众多藩国中占据绝对优势,所以都无法实现中央集权。

也正因为无法实现中央集权,所以掌握了实际统治权的霸主,不敢轻易篡夺天皇的大位。因为一旦篡位进行改朝换代,就会给其他诸侯反对围攻自己的借口。而这些霸主的自身实力没有压倒性优势,只能靠高举天皇大旗,来团结其他诸侯的支持,否则,自身孤立的结果是,三五个诸侯的联盟就能把霸主打垮。就像春秋时期齐国虽然强大,但因为没有压倒性优势,齐桓公只能尊王攘夷,而不是傻到去篡夺天子之位。

所以地理因素是日本历史上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和没有改朝换代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但是与此同时,日本的气候环境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比东亚大陆动辄大型的水灾和旱灾不同的是,日本几乎不会有严重的旱灾和水灾,小流域足以维持区域内农业旱涝保收。

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像中土那样,动辄出现几百万的流民。没有大规模的流民,也就不会给底层草根率军农民大军席卷全国、登基称帝的机会。所以日本的历史上既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更没有农民起义产生出来的草根皇帝。这又是日本历史上没有改朝换代的另一个原因,当然这个原因,是和地理因素是紧密而不可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