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一、土著心目中的中菜

泉州老城区人民都有“中菜”情结,何为“中菜”?中山中路菜市场是也。

能知道中山中路菜市场的人基本都是资深土著,我老是说自己是资深泉州土著,说白了,就是一枚老泉州人而已。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当年,狭义上的古泉州范围,也就“东西两条街、南北一条路”而已。

南北一条路,指的就是中山路,一条大马路从钟楼贯穿至大隘门,名义上分为:中山北路、中山中路、中山南路。中山中路就在泮宫地界,这也是当年最繁华的闹市区,文化娱乐有人民电影院,商场购物有九间百货,餐饮美食有满堂红菜馆,而最热闹的当属中路菜市场,其位置就在泮宫里面。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泉州泮宫,中菜原址


中菜不仅是泉州市最大的农贸市场,还衍生出了很多地道的泉州名小吃。风靡一时的铁记卤面、现如今重新被人注意的泮宫卤面,还有面线糊、花生仁汤、啾啾螺、牛肉羹、烧肉粽、碗糕、甜油堆、满煎糕等等,想吃什么,不用下餐馆,只要到中菜的入门口,就能尝到大碗实惠的泉州味。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泮宫卤面


从几何起,整座城市的格局重新分布,泉州变得越来越大,各条小街小巷都有了自己美丽的外表,而中菜还原成为文人的泮宫,菜市场则一分为二,分别是龙宫菜市场和新门街菜市场。


二、寻味新门街菜市场

逛逛新门街菜市场已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结,每每想起,就会看到当年父亲拉着我的小手一起到中路买菜的情景。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新门街菜市场


小时候家中的餐桌是父亲统筹安排的,菜篮子由父亲做主,烹饪由奶奶拿捏,母亲则负责洗洗涮涮。

父亲最是懂得挑选时令的菜,什么季节吃什么菜,什么节日要用什么食材,尤其是家乡的味道,更不能丢。而那些复杂的传统礼仪,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区别,父亲都用一个菜篮子明明白白地告诉我。

老家的传统菜是什么?做一顿豆腐卤要用多少材料?家中祭祀,先祖喜欢吃什么?立夏节气到了,我们今天做虾面吧。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在热闹的新门街菜市场,满满当当的食材,摊贩们吆喝着,买卖人大声地讨价还价,人、车、货挤得水泄不通,这显然就是当年最拥挤的中菜。而父亲仿佛就在我身旁,他告诉我,今天你要买什么。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他曾经告诉我,如何拿起一只螃蟹,在阳光下照看,你会看到这只螃蟹是不是满膏?有没有酥壳?透过光线,你都能够闻到螃蟹的鲜香。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如何分辨鱼的新鲜度,也是父亲最拿手的绝活,鱼眼睛是不是够亮,鱼鳞有没有脱落,都是经验。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而所谓的经验,那是因为父亲热爱生活,他爱我们,希望我们吃好喝好。

奶奶说:父亲小时候最是淘气,下水摸鱼、上树掏鸟窝,什么危险干什么。但奶奶说起时,满脸的笑容,她已然尝到了父亲用淘气换来的美味。

想给家人丰富的三餐,值得付出时间和危险。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我们都在为家人打拼,上班工作,做生意抢活,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而闲来逛逛菜市场也一样。


三、爱家爱生活

新门街菜市场逛了一圈,买了立夏这个节气最该吃的食材,像打了鸡血一样,满血复活地往家奔去。

新门街的道路优雅静谧。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红砖瓦厝,绿树林阴。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不远处的梨园剧院,一声声委婉动人的唱腔,似有若无地从空中飘来,犹如水袖飞舞,舞出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活生生的人文气息。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泉州梨园剧院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泉州南音艺苑


到新门街菜市场,寻觅远去的中菜味道


远去的中路菜市场固然难以忘怀,但如今的新门街菜市场却是一派生机盎然。

我传承了父亲对生活的理念,沉迷于日常最琐碎的三餐饮食,爱上烟火味十足的菜市场,以及与摊贩斗智斗勇的唇枪齿战。

爱上家,爱上平凡的生活。

附带立夏虾面的原创文章《立夏吃虾面,泉州人的做法有讲究,精彩就在最后一刻》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看似草草,却是人间百味。

喜欢请点赞鼓励,觉得有价值就转发、收藏。

而无论喜欢与否都在评论区说两句,我会更努力。

原创不易,拒绝不良自媒体盗文盗图,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