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01 積極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任何新的事物出現都不是偶然,一定會有其原因,積極心理學也不例外。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心理學的三大使命。

心理學自1879年脫離哲學的襁褓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後,就立下了自己的三大使命:

治療心理疾病、讓所有人的生活更有意義、鑑別和培養天才。

二戰之前,心理學工作者們很好的完成了這三大使命。

二戰結束後,情況就發生了改變,由於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摧殘,心理學開始慢慢的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第一個使命上:治療心理疾病,而逐漸忘記了後面的兩大使命。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直到50多年後的20世紀90年代,心理學家們才漸漸意識到光靠醫治人類的心理疾病,是不能夠讓人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義。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心理疾病貌似是越治越多,很多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在不斷攀升,發病的最低年齡也在不斷下降,甚至小學生都出現了抑鬱症的發病情況。

心理學家們發現僅僅關注人類的痛苦、缺陷、弱點、心理疾病是不能讓人們更幸福更有意義的生活的,還需要關注人類的優勢、潛能、力量、美德,即積極的一面。下面是積極心理學起源和發展的各種標誌性事件。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 在1998年的心理學年度大會上,當時的心理學會主席塞利格曼第一次正式的在大會上提到“積極心理學”一詞。
  • 還是1998年,塞利格曼邀請了西卡森特米哈伊等心理學家到墨西哥的艾庫瑪爾(Akumal)參加一個小型但是意義重大的會議,經過一個星期的討論,最終確定了積極心理學的三大研究支柱:積極情感體驗、積極人格、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
  • 2000年1月,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聯合在著名心理學雜誌《美國心理學家》上發表名為《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主要介紹了積極心理學興起的原因、主要研究內容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標誌性的文章讓世界真正的熟悉了積極心理學。
  • 2002年,由斯奈德和洛佩斯編寫的《積極心理學手冊》一書標誌著積極心理學已經成為世界性的一場心理學運動了。

後續,很多心理學家們都加入到了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研究中,學術研究和立說著書都開展的如火如荼,關鍵點在於一定要把那些已得的研究成果分享給普通大眾,讓他們能自己利用學術研究成果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02 積極心理學的使命和理念

積極心理學的使命

積極心理學的使命還是心理學剛獨立時候的那三大使命,後來是由於心理學的使命方向偏向於第一個使命:治療心理疾病,才忘卻了後兩大使命。

所以積極心理學的使命是之前心理學使命的補充,或者說是一種迴歸,即讓所有人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和鑑別培養天才。

積極心理學裡也有積極心理治療來治療心理疾病,所以她沒有忘記那些有心理問題的一部分人。

通俗點兒說,就是:

  • 讓心裡有問題的人能及時解決自己的問題;
  • 讓正常人能發現發揮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潛能以及培養自己的力量與美德,從而過得更有意義;
  • 讓那些“超常人”能夠發現自己的“超常”並能很好的利用資源平臺發揮自己的超常才能,以實現自身的價值。


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談到理念,一定要和其他理念相對比之後,才能顯示出其獨特性。

為了作對比,我們先分類,姑且把從二戰之後到積極心理學誕生之前的心理學稱為“消極心理學”(之所以這麼稱呼僅僅是因為這個時段的心理學只關注人類的傷痛、弱點、缺陷等消極的一面,而絕不是給人們帶來的都是消極影響)。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其實消極心理學在二戰後的幾十年裡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至少研究揭示了10多種以前難以治療的心理疾病的奧秘,幫助了千百萬人減輕或治癒了他們的心理困擾。

如果消極心理學能在解決人們心理疾病之後就能讓人們過上幸福的有意義的生活的話,積極心理學就不會有機會出現還發展這麼迅速。

很顯然,消極心理學的這一理念(僅僅消除心理疾病就能讓人過上有意義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根本行不通。這裡僅舉一個例子以說明。

幾十年來,心理學發展出了應對抑鬱症的各種方法以及藥物治療,但是以美國為例,20世紀末美國的抑鬱症患者的數量是40年前的10多倍,而且抑鬱症還呈現出一種低齡化的傾向,40多年前抑鬱症患者多為中年人,而如今卻連十幾歲的孩子都出現了抑鬱症的症狀。

所以只關注人類消極的一面,覺得只要治癒了消極就能贏得積極有意義的人生,絕對是妄想,幾十年的結果證明這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個時候積極心理學就應運而生了。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 從消極→積極,是補充而不是否定

之前也提到了消極心理學的豐碩成果了,所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並不是對消極心理學的否定。

只是因為消極心理學不能解決人類心理上的所有問題以及不能讓人們過上蓬勃發展的有意義的生活,所以積極心理學的出現是對消極心理學的補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幫助,兩者共同為人類服務,讓全世界的人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

所以消極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兩者之間是互相補充,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從而達到一種全方位的均衡的發展,以更好的服務人類。

舉個不是特別恰當的例子,一個地方種小麥提供口糧,但不夠這個地方的人們吃的,即種小麥不能解決所有人的吃飯問題,人們可以選擇在其他合適的地方再種些玉米以補充口糧,而不是把所有小麥全扔了。所以種玉米是對小麥的一種食物上的補充,而不是因小麥不能解決溫飽問題而否定之。


  • 僅消除消極,並不能獲得積極蓬勃的人生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舉一個圖例和事例作說明。看圖1,是一個類似於數軸的一個連續的線軸,它和數軸一樣,有零點、正方向和負方向,單位長度沒有標出,但它是連續性的線軸。

對應於零點的位置我們稱之為“0狀態”,往左是負向走向,往右是正向走向。0狀態的左側是消極的一側,越往左走越無限逼近“最消極”極點;同理0狀態的右側是積極的一側,往右無限逼近“最積極”極點。

0狀態是理論上的中間狀態,它指對其他事物既不喜歡也不厭惡的一種中性態度或體驗。一個處於0狀態的個體一旦受到內在因素或是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影響後,其狀態就會偏向一側,要麼偏向左側消極的一側,要麼偏向右側積極的一側。

所以消極和積極是兩個獨立的模塊,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整體,要想更好的為人類服務,二者缺一不可。所以,積極不是消極消除後產生的附屬結果,並不會隨著消極的消除而自然產生,積極是需要我們去發現、培養的。

舉一事例來加以說明:當人們飢餓的時候就處於一種消極的緊張狀態,但限於種種因素,只能以樹葉樹皮來充飢(人類理性選擇的結果),雖然也能吃飽解除消極狀態(即飢餓感),但是並不會產生積極的感受體驗——滿足感。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 積極心理學:能夠做更多

本塊內容參考下圖2幫助理解。首先還是進行分類,在任意一個時間節點上,把所有人按照能否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分為3類:有心理疾病的人、正常人和超常人。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我先來解釋一下這3類人。為了更好的理解這3類人的特點,先來看看3個基本的理論前提:

  • 一是就像每個人都會感冒生病一樣,所有人都會產生自己特有的心理問題;
  • 二是每個特定的個體處理心理問題的能力有強有弱,參差不齊;
  • 三是這3類人(或者說這3種心理狀態)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

有了這3個基本前提,就可以很好的解釋這3類人了。

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是那些在短期內不能夠自行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人,並且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這類人的數量所佔比例不大;

正常人,並不是沒有心理問題,而是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處理能力來部分解決心理問題或困擾,有些不能解決的心理問題他們選擇忽略或是將其壓抑在內心,這類人可以正常的工作、生活,數量所佔比例是最大的,你在大街上看到人裡邊幾乎都是正常人。

超常人,也有心理問題和困擾,但是他們擁有處理心理問題的超常能力,即一般的心理問題都能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掉,這類人的數量也非常少。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下面來說說三類人之間的轉化問題。

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其實都處於一個動態波動的狀態,因為我們時刻在進行著內在的思考和外在環境的刺激與干擾。

有心理問題的人,可以通過長期的自我療養或他人的幫助變為一個正常人甚至是超常人,有些人就是通過解決了自身的心理問題後,成為了一名心理諮詢師,幫助別人解決心理問題。

正常人和超常人在遭受到重大打擊或是長期受到某種消極的影響也都有可能變為有心理疾病的人,正常人更有可能轉化為有心理疾病的人,因為他們的內心裡還壓抑著之前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一旦受到某種特定的刺激後就有可能爆發出心理困擾。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 積極心理學能做更多

還是參考下圖2。消極心理學的受眾群體就是那些有心理問題的人,消極心理學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讓他們回到0狀態或是成為一個正常人。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要知道有心理問題的人之前都是些正常人,所以消極心理學光靠醫治心理疾病是不能夠阻止正常人由於種種原因淪落為有心理困擾的人的。

所以光靠消極心理學是不行的,總有治不完的心理病人,而且隨著社會發展的加速、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有心理問題的人數在逐年上升。

消極心理學在面對這樣的境況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積極心理學裡的積極心理治療可以在心理治療這一領域幫助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來幫助心理病人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這一點和消極心理學是一樣的,只是所涉及的理念與方法不同而已。

積極心理學不僅僅能做這些,意義更重大的是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那些佔比例最大且最容易患心理疾病的正常人群體建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心理免疫系統概念是類比於生理健康裡的生理免疫系統的。

我們知道,免疫系統是人身體生理上的防禦機制,它可以讓身體免受一些細菌病毒的侵擾,或是能夠在患病後讓身體回到常態。

有些人一感冒就需要10天半個月才能好,而有些人根本不用吃藥一兩天就能痊癒,這是因為後者比前者擁有更強大的免疫系統,靠自身的免疫系統就能治好感冒。

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就是幫助有心理問題的人讓他們成為正常人,然後幫助正常人建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使他們無限逼近超常人的狀態。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一個擁有強大心理免疫系統的人,一是能大大降低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像抵抗力強的人幾個月甚至半年才得一次感冒,而抵抗力弱的人可能三天兩頭的患各種小病;二是就算有了心理問題和困擾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及時的解決,恢復到常態。

心理免疫系統可以說是提供了強大的預防力和恢復力。

積極心理學認為預防的主要任務是創建一門研究人類優勢的科學,旨在培養所有人的美德與優勢,發掘力量與潛能。

科學研究已表明,人類擁有的某些優勢最有可能抵禦心理疾病:勇氣、樂觀、人際技能、職業道德、希望、誠實、毅力等。

所以積極心理學要做的就是,發現發展人類的積極優勢與力量,來建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以預防和治癒生活中那消極闇劣的部分。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03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內容

最後簡單說一下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從研究對象上分為兩部分:個體層面和組織層面

通俗點說就是一部分研究人本身,一部分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互動,因為組織也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參與構成的。

  • 個體層面研究分為兩部分: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愉悅、感激、成就等)和積極的個人特質(個性力量、天分、興趣、價值等)。
  • 組織層面研究的則是積極的組織機構(家庭、學校、商業機構、社區、社會等)。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結語:最好的幫助是自助

積極心理學效果再好,也不可能神通廣大到給你吃一顆靈丹妙藥就能醫好你的所有心理病痛。

心理出了問題,默默承受痛苦的還是你自己。積極心理學絕不是你有問題來找我幫你醫好,而是讓你懂得自助,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培養自助的能力。

如果問題出現了,你自己就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至於讓問題困擾長期影響你的生活。人人都學會了自助,人與人之間就可以形成互助結盟,那樣問題就更有可能得到及時徹底的解決。

所以積極心理學對你的幫助絕不是僅僅解決心理問題,而是要全面的持續的幫助你發現併發揮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潛能力量,培養自己的美德,以幫助你學會自助,助己助人。

積極心理學:讓人生更美好

參考資料:任俊《積極心理學》、斯奈德和洛佩斯《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踐》、Alan Carr《積極心理學:關於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Christopher Peterson《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百度百科詞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