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G4,開拓者全隊將士用命,展現出強大的防守能量,將雷霆命中率壓制低於40%,並且在進攻端輪流跳出來得分,在雷霆主場收下關鍵一勝,將帶著3-1的優勢回到波特蘭。

在雙槍被大幅針對時,開拓者的鋒線終於跳了出來作出回應,其中又以阿米奴的四記三分球最為關鍵,就這樣維繫住開拓者場上的進攻空間。你也可以看到麥科勒姆武器庫有多麼全面:不管是Crossover變向三分,切入急停中距離,切入後拋投等手段讓對方防不勝防,在上半場全隊手感冰冷時一人維持住開拓者的進攻產能,尾盤的幾次不講理的投籃更是直接鎖定戰局,論一對一,麥科勒姆的進攻把握度可能比 利拉德 更優秀。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阿米奴是G4勝利的頭號功臣

坎特 順利融入開拓者體系

眾所皆知,開拓者進攻端就是靠雙槍打天下。然而能讓雙槍打出如此進攻威脅性的戰術,主要歸功於開拓者的擋拆體系。坎特沒有像G1如此多的球權,讓他這幾場在低位進攻的比例少上許多,這主要是因為開拓者後衛被雷霆防守策略極端針對,光是要破防就得費一番功夫,因此讓坎特上來高位掩護,解放後場的優先性勝過讓其單打。話雖如此,在例行賽時開拓者很少讓坎特在高位擋拆,原因有二:一來是他例行賽主要身為第六人,和雙槍搭配次數不多,二來在於他例行賽的掩護時機和品質一直不夠好,常常還沒擋到防守雙槍的後衛就擅自選擇下滑。

但那是例行賽的事。雖然不顯眼,但坎特從例行賽尾聲打到先發後,在擋拆這方面的默契可以說是漸入佳境,並在近兩戰達到了高峰。而這幾場下來,他掩護和走位的默契已經很成熟,絲毫不遜於當努爾基奇先發時的水準(只差中鋒高位傳球/手遞手戰術無法使用)。第三節能拉出一波高潮,除了雙槍這系列熱得發燙的手感外,坎特高品質的掩護也功不可沒。

更重要的是在後面,當對手選擇封死雙槍,坎特在roll-in時的判斷,或是改由低位發動進攻時的傳球,都很成功的製造空擋投籃。可以說有了坎特不起眼但成熟度極高的進攻處理,讓這一切看來都簡單許多。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坎特擋拆下滑後接球,立刻傳給弱側空擋的阿米奴三分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利拉德被針對,坎特選擇不掩護,準備在雙人防守空隙接球,並中距離得手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狀況火熱的利拉德,需要的只是一個掩護甩開防守者,而坎特完美執行任務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在低位也能冷靜觀察防守,看見包夾立刻傳球轉移到對角三分

雖然防守不佳,但坎特這兩場的防守判斷站位其實並沒有很差,這場甚至在韋斯布魯克企圖上籃時送上一次大火鍋。鑑於開拓者的防守體系,坎特不用屢屢到三分線換防在外圍被一對一羞辱,讓他防守上的責任簡單許多,而他也證明自己防守並不是如此好欺負的,特別是他對於球沒進後籃板的掩護相當出色,當然可能跟雷霆缺乏外圍命中率較佳的攻擊手也有關係。有了這名土耳其中鋒完美融入開拓者體系後,其他球員更能專注在自己的責任上,大家各司其職,打出了很棒的配合:

本場比賽開拓者先發合拿93分,全員+ /-均超過+15足以證明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坎特這場協防的時機抓得很好

雙槍的進攻判斷

帳面上,這場雷霆的助攻次數是以23:16勝過開拓者,但實際上開拓者在這場的進攻卻是流暢許多。最主要的就是開拓者雙槍,利拉德 & 麥科勒姆的火熱的手感,讓他們只要一個掩護清開空間後執行單打就能得分

,不過他們也不是一味的亂打。事實上雷霆的防守並不差,特別是在G3起針對雙槍的防守收到了一定的限制,讓開拓者打起來有點綁手綁腳。

這場比賽多諾萬在擋拆防守跟G3比起來又做了一些修正:相較於G3 ,讓亞當斯站位停留在三分線上,不向外站到兩三步外,方便自己第一時間能協防到籃下,並要求後衛協防者得積極咬住自己的防守者。這策略其實一開始收到了蠻好的效果,利拉德開賽採取切入,本以為能像上一場般得手的上籃,幾乎都被亞當斯干擾到了,故開賽只能選擇不斷外傳,靠著阿米奴的投籃維持住進攻。

但開拓者,或者該說是麥科勒姆很快做出回應:面對亞當斯的籃下協防,他選擇不切到底,靠著自己中距離的穩定性屢屢得手。也因此上半場雖然進攻看來時好時壞,但開拓者成功咬住比分,甚至在半場前取得領先。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亞當斯不再站到三分線外側,方便在利拉德切入時第一時間回到籃下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同樣策略遇上 麥科勒姆 卻成了麻煩,因為麥科勒姆 中距離等投籃進攻手段繁多,且不求強行突破到籃下

到了下半場,利拉德和麥科勒姆顯然都做好了準備。第三節開拓者剛過半場時,就準備好叫長人設掩護,藉由亞當斯不會輕易上前的特性屢屢外線得手。(圖在坎特掩護那邊)而到最後一節,雷霆改上小陣容來壓迫後場,開拓者則藉由科林斯在中間的進攻判斷維持戰局,雖然效率平平但仍能維持分差。

因此即便帳面上四場比賽,開拓者助攻數都低於雷霆,但實際上開拓者才是進攻端執行較出色的一方,原因就在於此:利拉德 & 麥科勒姆展現出日漸成熟的進攻判斷與攻擊把握度。可以看到不管防守者是誰,他們都能儘快做出調整。當然,他們穩定的外線更是這系列取得領先的關鍵因素。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雙槍的進步看得見

雷霆的進攻問題

從對手的角度來看,個人認為雷霆在防守端已經企圖做出回應與施壓,只是這場策略被破解。相較起防守,進攻端問題嚴重得多。第三節的當機固然集體外線熄火是主因,但畢竟雷霆本來相較於開拓者就不是如此擅長,或該說倚重外圍炮火的球隊。說起來雷霆進攻相當依靠雙星發動,這其實沒關係,因為開拓者也是這樣高度依賴雙槍的球隊,問題是進攻套路不足。雷霆的進攻往往在保羅·喬治拿到球之後,除了掩護者跟進外,其他人很少做出跑動或是戰術上的接應,但要他們當等球射手聽起來也很奇怪...他們外線並不是那麼值得信賴。比方說剛開賽時,佛格森一個弱側擋人,為PG在底線製造空擋之類的打法就很棒(見圖),但在後面三節完全看不到。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當然開拓者這場比賽繳出的防守強度是季賽罕見的,他們確實盡力去繳出最好的防守品質。但你說開拓者是個好的防守球隊嗎?顯然不是的,開拓者最大的問題自然是場上球員運動能力強度不均。不過雷霆並沒有把握住這個點痛打,讓人蠻意外的。照理來說雷霆的運動能力是遠優於開拓者,雷霆應該要更強調執行攻守轉換進攻,就算快攻無法得手也能藉由提早轉換半場,趁對方回防不及強行製造錯位,併發揮出韋斯布魯克場上最大的優勢,但這場快攻比數是20:17 ,開拓者佔優,甚至剛開賽一度是10:0,幾乎是直到第四節,開拓者已經拉到兩位數分差時,才大量採用轉換快攻,有點為時已晚,且這麼做更像是為了搶時間,不是既定策略。

另個問題是半場作戰。雷霆可能需要調整韋斯布魯克的進攻選擇,雖然他開賽外線奇佳,但總不能讓他整場都選擇這樣投。即便坎特防守站位進步了,但韋斯布魯克若選擇用擋拆打坎特/ 利拉德還是佔有極佳的優勢,在當機的第三節也幾乎消失了。雖然我並不認為韋斯布魯克這場比賽有硬投的問題,那比較像是上一場設定的空擋外線沒出來,只好自己拆炸彈,但拆炸彈也是有分好的拆法和不好的拆法,對雷霆來說,強行殺到籃下也許會好一點。不過也有可能跟第三節初韋斯布魯克和保羅·喬治都早早身背三犯,不想冒風險被製造進攻犯規也有關係。

但這都顯現出雷霆在進攻端上的問題:套路太過簡單,一但雙星被壓制就很容易當機。用人端個人畢竟雷霆比賽看不多不予置評,但他們得想辦法解決進攻端的危機。不管是快攻硬殺,籃下強行賣肉製造犯規,什麼都好,就是不要讓進攻輕易斷電,不然未來是走不遠的,且指得並不是指今年季後賽走不遠而已。

開拓者vs雷霆?G4簡析:進攻成功率決勝

多諾萬需要解決雷霆進攻端容易當機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