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成為夢想中的自己,這7個行動缺一不可

搬家的時候,室友驚訝於我打包了一整個書架的書,我驚訝於他們一本書也沒有。室友說,大學畢業就沒再看過書。“那你們下班後都幹什麼?”我問。“看綜藝啊,視頻啊,刷微博,吃飯,打遊戲,聊天,沒幹什麼一晚上就過去了,”室友說,還補了一句,“不都這樣嗎?”

當然不是每個人業餘生活都這樣,但很多人確實如此。經歷了升學、求職的奮鬥期,一旦進入暫時的安逸地帶,惰性就很容易讓人停滯下來。網絡時代,人們被手機、電腦、pad左右,終日陷在無窮無盡的、新鮮的、刺激的、碎片化的信息中,短暫的麻痺換來的是長久的空虛。當我們看到別人的成功,往往豔羨不已,那曾經也是自己的夢想,最後卻被別人實現了。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生活如逆水行舟,而你沒有及時成長。

“成長”,是個簡單到會被一些人稱為“雞湯”的詞,也是個複雜漫長卻又值得的行動過程。從小到大,我們都體會過達成目標的自豪感,掌握了一門新技能,熟練使用一種新語言,拿到了馬拉松的獎牌。也會被各種因素困在當下,其中多數是心理障礙,比如:“我不擅長”“我試過但失敗了”“我比不過別人”“沒人支持我”。其實,所謂的屏障可以一一打破,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能夠自由成長,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

你現在是什麼狀態呢?是厭倦了溫水煮青蛙的生活,卻又害怕失敗冒險,不敢邁出第一步嗎?你是否正在規劃未來,急需一個突破點呢?如果你渴望成長卻不得要領,我建議你讀讀這本書:

《終身成長行動指南:麥肯錫教你的7個成長法則》

這本書很薄,也很實用,融入了許多心理學的概念,日本人對細節的重視體現在字裡行間,會有不少技巧讓你眼前一亮。書的作者叫赤羽雄二,碩士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在麥肯錫公司工作了14年,被分派到首爾的項目,是麥肯錫韓國分公司的創辦人。赤羽雄二既是一名頂尖的企業家,也是一位優秀的諮詢師,在他的助力下,諸多韓國企業,尤其是LG集團被成功地推向了世界。

一起來看看麥肯錫人的真知灼見吧。透過這本淺顯易懂的小書,赤羽雄二圍繞“如何成長”的話題,將自己的經驗總結為七個有效的行動,幫助想要成長的人們打破僵局,大步向前。

擺脫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成為夢想中的自己,這7個行動缺一不可

一,如何實現成長—堅持目標

擺脫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成為夢想中的自己,這7個行動缺一不可

圖源:ssyer

成長的第一步是制定合適的目標。為什麼有些人沒有強烈的成長意願呢?赤羽雄二說,這是因為很多時候,人們把目標想像的太困難,對不擅長的事物缺乏信心。要克服這種障礙,得從一開始的目標設定上,就學會“降低難度”。

制定很高的目標,遭受挫折的人有很多,但是,制定簡單的目標並踏實地執行的人卻意外地很少。

每到春夏交接的季節,健身房就迎來了旺季,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來運動減肥。不過,多數人辦了卡,只新鮮幾天就不再來了。因為他們總是定下太具挑戰性的目標,比如一個月減10斤,但真正執行起來,又做不到嚴格控制飲食,按時訓練。不過才堅持幾天,感冒了、出差了、加班了、有飯局了,就會動搖起初的決心,最後不了了之。

如果把目標定為一個月減3斤呢,就算中間有懈怠,可因為要求本來就不高,人們也不會太過氣餒,更有可能堅持下去,說不定輕輕鬆鬆就實現了。

所以,難度較高的目標,容易因為微小的挫折讓人放棄。而那些難度低到不起眼的目標,正因為簡單,更容易看到結果,更能帶來成功的愉悅感,也就更容易讓人心平氣和地達成。

單是降低目標難度還不足夠,還要能堅持。這個堅持不是說要始終保持一開始的幹勁兒和強度,無需追求完美,要有張有弛,允許暫停,允許出錯,允許有完不成任務的時候;但無論怎樣,每次中斷後,都要繼續下去,不可中途放棄。

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而“辛苦的努力”總是違揹人的天性。只有讓人從中獲得快樂,才能得以持久。也就是說,執行目標時,儘可能保持輕鬆的態度,要善於尋找自我滿足,給自己正向的激勵,才不會因為感到痛苦而放棄。

赤羽雄二曾經極其不擅長寫作,總是想辦法迴避寫文章。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出版了《零秒思考》一書,結果賣出了5、6萬本。短暫的痛苦帶來了意外的滿足,正是這件事,促使他開始陸續寫出更多的作品。

當你從做事情的過程中取得成果,就會感到快樂,你要學會去肯定、強化這種快樂,給自己積極的暗示。


二,如何實現成長—重視心態

擺脫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成為夢想中的自己,這7個行動缺一不可

圖源:ssyer

制定合適的目標並找到樂趣堅持下去,是實現成長的前提。在這個過程中,應該保有怎樣的心態呢?赤羽雄二認為,關鍵是三點:自信,樂觀,主動創造良性循環。

這裡說的“自信”並不是指一個人是否有自信,而是就算完全沒有,也要想方設法去建立自信。重點在於“想方設法”。

建立自信的方法之一就是毫不保留地獎勵自己。赤羽雄二用的是“A4紙筆記法”。

舉個例子,今天下雨了,但你還是堅持跑了3千米。現在拿出一張A4紙,寫上你的感受和成果。類似這樣:

--今天下雨了,我仍然跑了3千米。

--本來很猶豫,但我還是堅持完成了。

--在雨中跑步空氣很清新。

--能跑到底的感覺非常棒。

--相信我以後還會繼續堅持的。

這種簡單記錄的魔力在於,它把你腦中模糊的想法落到了紙面上,變成明確的語言,進一步對你的大腦強化了“自己正在努力”這個事實。這種行為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你的積極心態。這種對自己的獎勵,會讓你從不自信漸漸變得自信,遠比“這事做成我就獎勵自己一個新手機”要有用的多。

A4紙筆記法,需要你真實地記錄所行所想。這樣,你不僅能看到自己付出了哪些努力,也能看到哪些方面做的還不夠好,再去改善。

擺脫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成為夢想中的自己,這7個行動缺一不可

為了建立自信,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累計微小的成功體驗”。

除了自信,樂觀的思維方式也必不可少。成長充滿挑戰,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抗壓能力更強,更有動力,更能堅持。他們會主動找方法,而不是為失敗找理由。

該怎麼改善消極心態呢?你可以提醒自己:樂觀和悲觀一線之隔,凡事既有壞的一面,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全看怎麼想。當你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嘗試跳出固定思維的怪圈,試試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創造良性循環,是說根據之前打下的基礎,藉助更多有利因素的助推,順勢而為,最終實現預定的目標。成長不是一個人的事,我們不僅需要自己提前打好基礎,比如收集信息,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領導力、和判斷趨勢發展的能力;還需要帶動周圍的人,構建雙贏關係。只有從點到面,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才可能從起初的微小成功中,萌發新的機遇,不斷擴大良性循環。


三,如何實現成長—講究方法

擺脫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成為夢想中的自己,這7個行動缺一不可

圖源:ssyer

成長7個行動中的最後兩個,赤羽雄二強調的是兩種方法。一個是用特別的辦法保持狀態。另一個是藉助他人的力量,學習與同伴一起成長。

持續成長需要穩定的狀態,包括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狀態好”和“沒狀態”的時候,找出能讓你保持最佳狀態的條件,比如:堅持運動,睡足7小時,在固定時間做冥想,或是先完成當天最困難的任務,等等。然後,有意識地保持,狀態不好時隨即調整,讓自己經常處於最佳狀態。這是讓你心情愉悅、高效工作的前提。

藉助他人的力量是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赤羽雄二推薦人們去結識能商量任何事的人,包括同齡人,比自己年長5歲、10歲的人,比自己年輕5歲、10歲的人。不同年齡段的人各結識兩名。這是個非常好的提議。

具體做法是,先圈定一批潛在候選人,積極建立聯繫,深入瞭解他們,看是不是自己想找的那類人—是否三觀端正、有好的判斷力、可以信賴、能提供獨到的見解。漸漸縮小範圍,確定最好的人選。等我們建立起這些人脈,在以後遇到困惑時,可以多和他們探討、商量、聽取有效的建議。這是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

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事情非常有限。自傲和自負都不可取,要多與同伴、團隊一起成長。無論是讀書、資格考試、學英語、滑雪或是爬山,一個人獨自努力的結果,和一群人一起進步的結果,常有天壤之別。這是因為,和同伴在一起,能高效收集信息,分享彼此的創意,找出最優方法,甚至因為存在良性競爭,會讓大家更有幹勁兒。在這個過程中,個人一定能感受到集體力量促成的、切切實實的成長。

成長無法一蹴而就,更沒有一勞永逸,它是流動的、連貫的、終身的,是一種進取的態度,更是積極的生活方式。在《終身成長行動指南:麥肯錫教你的7個成長法則》中,作者赤羽雄二分析了實現成長的七個條件,也就是七個行動,幫助普通人找回自信,挑戰自我,達成以前“不敢想”的目標,讓生活更美好。

選擇成長,或選擇不成長,說到底,都是個人的決定。選擇前者,意味著放棄眼前的安逸享樂,投入苦甜交織的生活。為了尚不可知的明天,早早著手,一定很辛苦,但一定會值得。

因為,我們不想被迅猛發展的社會淘汰;在尋找多樣化的職業可能;渴望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實現更多的個體價值;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濃烈勝於乏味,精彩好過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