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盟—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评估,赔付1.5亿元

(一)微盟发布至客户公开信,提出赔付1.5亿元

今天腾讯旗下的微盟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致微盟客户的公开信,信中称“截止到3月1日晚8点,在腾讯云团队协助下,经过7*24小时的努力,我们数据已经全面找回,由于此次数据量规模非常大,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和线上体验,我们将于3月2日凌晨2点进行系统上线演练,将于3月3日上午9点数据恢复正式上线。”

公开信中,微盟负责任地指出:“此次事故给商家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公司管理层对此深感自责和愧疚,我们准备了1.5亿元人民币赔付拨备金,其中公司承担1亿元,管理层承担5000万元。在紧抓数据恢复的同时,也在同步研究商家赔付方案,我们拟定了现金赔付计划和流量赔付计划供商家选择。”

(二)微盟管理层的具体赔付情况,乖乖,至少1人500万

管理层赔款的具体情况如下: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孙涛勇承担3500万元,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黄骏伟承担500万元,公司执行董事兼智慧商业事业群总裁方桐舒承担500万元,公司执行董事兼智慧营销事业群总裁游凤椿承担500万元。果然有气魄,公司董事会主席光赔款就3500万!其他责任人各赔500万!!这在我看来是伤筋动骨的赔偿。不知道这些高层一年的年薪是多少?是赔了半年的年薪呢?还是一二年或是二三年的年薪。起码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看来不知道多长时间的工作白干了的。

(三)微盟指出造成此次事故完全是“人祸”

造成这个赔偿的原因,据这篇文章透露来看,是内部有员工“搞了鬼”,大概又是把数据库删除了吧。至于为什么搞这个鬼,删除了公司的数据库,导致了公司的巨大信誉与经济损失,具体原因不详。但其实想一想就很清楚,无非是“不满”、“不平”,如果没有“不满”、“不平”情绪,就不可能会作出这种事情。该公开信中关于“事故说明”中指出:“2月23日,因公司员工恶意破坏公司线上生产环境及数据,导致公司系统服务不可用。目前,该犯罪嫌疑人已被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事拘留。”并明确指出:此次事故由“人祸”引起”。

(四)目前该公司仅检讨了数据安全系统,还未认识到“心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该公司在公开信中指出了; 此次事故虽由“人祸”引起,但公司管理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指出了每一个主要责任人员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责任,这些责任诚然时候存在的。如果这封公开信没有公布,我们真是很难想象像微盟这么大的企业,竟然在数据安全上连这些基本的防范都缺乏。一个员工竟然这么大的破坏力,能够将公司的“线上生产环境及数据”破坏,从而“导致公司系统服务不可用”。因此,检讨数据安全问题,并提出数据安全的改进措施都是应当的。但该公司的管理层还是没有认识到,无论你如何进行数据安全防范,只要是内部人想搞破坏,你就会防不胜防。所不同的仅仅数据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的话,破坏是造成的数据损失会小一些,否则就像现在这样“数据全部被删除”、“系统全部瘫痪”。

(五)重视员工心理健康体检,是防范于未然的最重要措施

此次事故发生后,微盟管理层在至客户的公开信中,提出了三条“数据安全保障计划”,这些计划仅是从技术角度讲到了提升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没有一条是从“人”的角度,或者是从“员工的心理健康”角度进行探讨改进方法的。这可见,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准确实存在很大问题,起码是不大受到重视的,没有多少话语权的。或者是从业者水准不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好员工”,变成了一位“犯罪分子”?是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将他变成了这个样子的?这些管理制度是否应当调整?

另外,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要对员工每年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体检。本公众号(第五层次开发)刚刚在前两天发了一篇文章,题为“员工招聘要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中国成人心理健康测评量表(招聘版)”文中刚介绍了几起因为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对公司的破坏行为,及对他人的伤害行为。这就是说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预先感知到的,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各种破坏行为的发生,但起码可以预测,并且有望通过培训辅导等手段进行心理援助,帮助员工走出心理误区。这需要要花一些费用,最多也就是上百万,这与1.5亿比较连毛毛雨都不是。

(六)各个公司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目前其实正是员工与公司矛盾爆发最多的时期。虽然这次严重的破坏行为发生在微盟,但其他公司可能都会存在着许多问题爆发的隐患。如果你是企业高管或者是老板,你要思考一下:

(1) 如果你公司员工要搞破坏,最可能破坏什么地方?

(2) 如果你公司员工要搞破坏,造成最大的损失可能是多少金额?

(3) 如果你公司员工要搞破坏,你有什么预防措施了吗?

(4) 如果你公司员工要搞破坏,你能够确定大致可能会是谁吗?

提醒你对以上问题做个评估,在其他方面我们帮不了你。但如果在第四个问题上,你自己把握不住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帮助您作出一些相应的参考性的判断。当然,仅仅是参考性的判断。尤其是IT行业的人员及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生产性企业,恐怕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联系我们可以通过私信或留言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