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9月27日下午1點48分,
長江張家港常陰沙段的江面上
出現了江豚在水中游弋的身影!
鄧鬱是一名鳥類攝影愛好者,當天下午在長江邊拍攝遷移鳥類時,突然發現不遠的江面上有動靜,於是記錄下了這一幕。
鄧鬱 攝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當時江面水流湍急,兩隻黑色生物在江中時沉時浮,不斷遊弋,時不時有黑色的脊背露出江面,大概持續了十幾分鍾。經張家港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確認,黑色生物確實是江豚。
▲江豚拍攝位置
據瞭解,江豚是長江裡為數不多的淡水哺乳動物,一般生活在深水區域,平時難得一見,只有江浪比較大的時候,江豚才會露出江面。
江豚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為保護這一瀕危動物,長江流域建有多個江豚保護區,江豚生存環境正在得到改善。
上一次張家港發現江豚,是在2017年的長江德積段。當時江面水流湍急,有兩到三頭江豚在江水中頂浪遊弋,身長預計在1米以上。
▲2017年江豚現身畫面
近日,攝影愛好者又一次拍攝到江豚,
無疑證明了張家港的長江生態環境
越來越好了。
長江是張家港的母親河,一直以來,我市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深入推進沿江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屏障更加鞏固。
王單 攝
近年來,我市嚴守生態紅線,共劃定總面積204平方公里的七大類17個生態紅線區域,佔全市面積的20.69%。深入實施長江沿線區域“淨化、綠化、美化”行動計劃,夯實沿江生態基礎,構建沿江綠色廊道,做好長江碼頭沿岸環境整治和環保提升。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張家港編制張家港灣建設規劃,騰退4平方公里的規劃產業用地。如今江灘與江水零距離相擁,原本遍佈碼頭、工廠的江岸已是一片生機盎然,真正做到了還江於民。
王單 攝
在使命、責任與機遇面前,張家港建立長效機制,先後編制完成《張家港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暨打造“港城生態升級版”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張家港沿江岸線利用與產業佈局調整規劃研究》,推進“基礎強、汙染治、岸線美、產業優、生態好、民眾贊”六大行動、100項重點工程。在考核工作中實施經濟指標和生態環境指標“雙重考核”,在全國縣級市率先推行區鎮黨政主要領導生態環境責任審計制度。
在張家港,長江大保護不是單一的政府行為,而是全民參與的“大合唱”。在政府的引導下,“長江文化藝術節”“縣域生態文明建設高層研討活動”等一系列以“長江大保護”為主題的活動在港城大地火熱開展,著力彰顯張家港生態文化的特色品牌……同時,張家港建立了“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創新設立環境保護市民委員會,持續壯大生態文明志願者隊伍,實現生態環保“全民參與”。
不斷拓展綠色發展路徑的張家港,
正著力描繪著長江“新版圖”,
期待水清岸綠的長江,
能吸引更多江豚前來“安家”。
來源:張家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