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消息来源:铜川传媒网 铜新无邪

铜川李行安发布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文/刘辉

光阴似箭,一转眼,我在铜川已经生长了40多年了。

小时候,铜川的漆水河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春天,我们在河边扑蝴蝶、捉蜻蜓;夏天我们在河中游泳、嬉戏;秋天,我们在河边的杨树下比赛谁捡的茎叶韧性好;冬天,我们坐在硬纸板上或自制的滑冰车上,在河中厚厚的冰层上飞快地溜来溜去,就算不留神,压破冰层跌入河中也乐此不疲。我们的身影活跃在家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之中。春天的桃沟、柳沟是我们踏青的乐土,夏天的杏儿、桃儿,秋天的柿子、酸枣则是我们的“胜果”。山野、田间、河畔、地头,到处洋溢着我们幸福的笑声。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那时候交通还不发达,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没有车站,车马店倒是有几个,川口附近的宜园桥、二号信箱就各有一个。运输主要是靠这些马车拉水泥和砖块等。我们一群孩子在上、下学路上,遇到拉货的马车就会偷偷地趴在后面“蹭车”。要是没有被发现,就会少走好多路,省好多力气呢。可要是被赶车的师傅发现了,他们就会使劲向车后甩来马鞭,声音很清脆,但并不是真打,主要是吓唬。一看马鞭甩来,吓得我们赶紧溜下车来。童年就这样愉快地一“溜”而过。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高中毕业到西安上学,一提到铜川,同学就会问,铜川是不是有很多铜啊?我告诉他们,铜川其实没有铜,有很多煤,是西北一个重要的煤城。同学又说,那该有多脏啊,白衬衣都穿不住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只是说,我们铜川人偏偏就爱穿白衬衣。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有很多次去外地工作的机会,可我都放弃了。因为这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有关心呵护我的老师,有我从小玩到大的玩伴,有我朝夕相处的同学……这里是我播种希望、收获成功的沃土。这里的青山哺育了我,这里的绿水滋养了我,这里的花花草草、树树木木,伴随着我,走过一春又一春。它们目睹了我的成长,是我生命的见证者。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于我皆有情。我——离不开它们。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历史遗存非常丰厚。南有药王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大画家范宽的故乡耀县;西有红色根据地照金、千年古刹大香山寺;北有姜女祠、唐太宗避暑的行宫玉华宫、避暑山城宜君。唐高宗李治、唐代大诗人杜甫、宋代诗人苏舜钦等许多名家都写过咏歌铜川的诗句。唐三藏曾在铜川玉华宫翻译过佛经,诗人范仲淹曾在耀县做过官,杨六郎曾把守过金锁关,活了800岁的彭祖就住在宜君,铜川真可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也十分发达,南距省会西安仅100公里;北到人文初祖黄帝陵不过80公里、距革命圣地延安也只有200公里;东通蒲城、白水;西达旬邑、彬县,是陕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改革开放后,煤炭、水泥、陶瓷、铝材等支柱产业迅速崛起,铜川很快就成为陕西乃至西北重要的建材基地。许多原材料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祖国各地、走向四面八方。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虽然我家祖籍西安,可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是铜川人。因为这里山青水碧、天蓝地洁、人寿物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不闹旱涝、没有震灾,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确实是个好地方!

今天,“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正以百倍的信心和新的魅力昂首走在康庄大道上。不久的将来,铜川——这颗渭北高原上璀璨的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美丽迷人。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我喜欢你的过去,我目睹你的现在,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你的将来。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我该怎样才能表达对你的热爱呢!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10}}$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铜,川:我念念不忘的家乡

图片由铜新无邪特邀摄影师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关于作者

刘 辉

1969年2月出生,陕西铜川人。现为陕西省传记学会会员、陕西省弘扬汉文化研究中心会员、铜川市作家协会会员、铜川市诗词学会会员、铜川市王益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99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先后在《华商报》《教师报》《人民网》《光明网》等报刊、网站发表文章二百余篇。出版散文集《心语》《心湖》。

运营人员:李行安

编辑:文正

审核:《陕西信息网》陈凯

2019. 06. 10

注:转载请各自媒体平台运营人员标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